【植物系.食旅日誌】玉米筍的逆襲

沙拉與玉米筍

文字/Wendy Chen 圖片提供/菜市場 Tsai Chi Ya 插畫/Huang Chia Yi

讓我們歡迎最佳配角獎,得獎的是……

看到玉米筍時,我有這種感覺:它拿食材界奧斯卡最佳配角,肯定當之無愧。

在飯店沙拉與小番茄美生菜軋一角,還被千島醬滑稽淋滿身;台式義大利麵最後畫龍點睛的炙燒兩撇;被排骨雞腿排斥的便當萬年臨演。不經意的角落,總是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卻鮮少認真,賣力擔綱起主角。是兩條腿太直白醒目,反而令人無所適從;抑或滋味趨近平淡,彰顯不出明確特色;還是價碼過於低廉,被認為端不上檯面,刻板印象作祟。諸多種種,不免讓我為玉米筍打抱不平。每當餐廳或廚師把它當作料理的直覺性配角(理所當然放上兩根玉米筍不為什麼的那種),商品照打得火熱亮麗,將玉米筍的哀傷展露無遺。食慾全消。可憐的玉米筍。

我有一個主廚朋友特別愛用玉米筍。私交不錯的情況下,有次我調侃地問,每季菜單都有玉米筍,你是很愛吃玉米筍嗎?他帶點臺中腔幽默回應,沒有啦,農友大哥的菜幫忙銷一下,又便宜,我們小店小本經營很好用吶。一次餐會,他提出玉米親子丼這個想法,其實挺有趣。玉米筍是玉米小時候,半熟幼穗,就以其蒸熟做基底,連殼都不剝了,力求保持真實的樣子;上頭覆蓋混合香草的玉米泥醬汁,烈火炙燒,點綴濃醇煙燻奶香;盛盤,爆米花壯烈一撒,不說還不曉得,這菜,可道盡玉米的一生。卓別林式的反串浪漫。

PROFILE

Wendy Chen 廚師作家、植物性餐飲研發顧問、極簡生活愛好者。學設計和電影出身,卻在廚房找到另一個自己,2013年創辦「JAUNE PASTEL鵝黃色甜點廚房」,2018年出版《原味,每一天》。曾任臺北餐廳Plants主廚、臺中Feuille Food Lab高端餐飲外場管理,人生永遠在路上。

焗烤松露玉米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