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植物系‧食旅日誌】私廚的浪漫情懷

十年前成立飲食工作室,生意剛起步,需要親朋好友試吃給意見或捧場。於是我把工作室當私廚,舉辦不同主題的餐會,地中海下酒菜或義式家常、美式Jamie Oliver 的週末早午餐,也有法式風格的講究菜式。參與成員有高中同學、閨蜜、不同圈子的大學同學、藝文餐飲圈同行, 林林總總玩了幾場,十分過癮。

鄉間小路
【植物系.食旅日誌】合作社風土誌

住在布魯克林時,我第一次認識CO-OP。
一開始看到這字,連唸都不太會。CO讀音為中文的「酷」,OP唸起來是英文的「Up」,縮寫來自於「Cooperative」合作社這個詞。按法國學者查理.季特(Charles Gide)說:「合作社是一群人,藉著企業經營的方法,為追求其共同的經濟、社會與教育目標,而結合的組織。」

《鄉間小路》2023年7月號,【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首圖。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最好的時光

曾經,我寫過一篇短文,名為〈最好的咖啡館〉,收錄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文章大抵是在說,外出用餐找館子或咖啡館蹓躂時,經常碰壁,得不到滿足,最後選擇回家烤餅乾煮奶茶、與先生回歸居家生活的故事。寫下那篇文章,距離現在已有七年,這七年間我輾轉去了美國與歐洲旅居,小孩也長大到能為我沖咖啡切水果的年紀,再次回到臺北定居,與當初已大不相同。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菜本味首圖。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菜本味

每次覺得蔬菜量攝取不夠時,解決良方就是吃鍋。嬌嫩的葉菜一入滾滾湯汁便姿態放軟,鮮甜可口地在鍋裡閃閃發亮,等待有情人領回。可以大口享用新鮮蔬菜,是我認為一頓大餐該有的重要元素。大約從懷孕後期開始,隨著購買菜量和在家自煮的次數增加,便決定直接訂購每週固定配送到府的時令蔬菜箱。

餐車。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餐車美食學

西裝筆挺的年輕小伙子,提著公事包與街口銀色早餐車老闆問早,從老闆手中接過牛皮紙袋,迫不及待地拿出貝果大口一咬。白色奶油乳酪從麵包邊緣溢出,他隨性坐在路旁座椅,享用著熱咖啡,紙杯上頭金色印刷字體寫著──We are happy to serve you.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回味米豆粥

對廚師來說,每個工作過的廚房都是一個彼時的家。而和家有關的回憶,往往是從一道菜、幾個特別時刻、兩三個人的故事說起。早餐的餐期服務匆匆結束了,負責冷檯早班的S是位白淨高䠷的舊金山小伙子,陽光男孩的笑容帶點迷人雀斑,迎面走向我在地下室廚房備料的工作檯邊,要我張開嘴。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咖哩可貴自由更高

那年春天,疫情在臺灣突發猛進,第一次嘗到了自主封城的滋味。避開人潮、足不出戶,靠著和小農訂購時鮮蔬果,一家三口蝸居山林住所長達好幾週的時間。在好友的建議下,我第一次嘗試在社區裡賣起餐盒,不單單是受困在家想磨練廚藝,另一層面是可以提供嗷嗷待哺卻無處可解饞的山區食客們,一個因應時局的外食選擇,是餐飲人的服務心作祟,需要好餐點的時刻怎麼可以缺席?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慢時間的好滋味

有些東西,就是好事多磨。R回國的週末,我們一起準備了整桌好料,從早到晚。窗前流瀉著白光,我清出餐桌上一小塊空間,替R穿起圍裙,將麵粉一撒,優雅地揉起麵團。

日式拉麵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湯麵的感官之旅

飲食生活中,往往是一個畫面殘存在腦海裡的氣味痕跡,令人再三回味,流連忘返。乾冷與炙熱,嘈雜的人聲音響,吧檯高腳椅不平均的微微顫抖。細節如同底片顯影,慢慢升起,將某個時刻,一點一點浮至眼前。

飲食
【植物系.食旅日誌】在西岸蜜月旅行(下)

沿著遊客中心的指示,大道緩緩前行,蜜月之旅這站來到西雅圖最大的自然公園──探索公園(Discovery Park),擁有優美生態與豐富林相的環形步道(Loop Trail),適合步行愛好者,穿梭在原始林間,金粉黛綠的晨光灑落,眉心滑落的汗水也跟著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