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17 文章
油

薏仁有分大小?豆薯荸薺誰是誰?傻傻分不清的雜糧家族Q&A

日常生活中常聽到、吃到雜糧,但雜糧到底有哪些,又該如何保存?剉冰裡不只好吃、營養價值也高的薏仁,竟然有分大小?料理新手不時就會搞混的麻油香油,又有什麼不同呢?總被當成料理配角的豆薯、荸薺,你是否吃過但對它們不太熟?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認識雜糧,解開心中的困惑!

鄭慧妮

莢豆隨風搖曳,豐厚餐桌與土地

深冬時節,東北季風掠過山稜,為新竹帶來寒風,即將收成的樹豆在熟枯的豆莢裡沙沙作響;而同樣的季節,海風為蘭陽平原帶來水氣,得抓緊時機,趁晴朗有冬陽的日子採收樹豆。待過新竹學農,爾後來到宜蘭耕作的鄭慧妮,在兩個氣候迥異的地域種植一樣的作物,更深切感受到因地制宜的務農節奏。

富穀樂糧行

少量自由配的糧行好鄰居

位於臺南永康的「富穀樂糧行」,潔白牆面配上簡約感木門,草皮與植栽點綴門口的生氣,濃濃文青風格的裝潢有別於傳統雜糧行。店裡一格一格透明的儲存箱取代地板上一落一落的布袋,購買單位從一斤(六百克)減成一百克。隨著消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演變,雜糧行也有新風貌。

澎湖建築

【島民觀察】海底礁石築聚落

「欲娶某,先擔三年咾咕石。」這句古老俗諺,說的正是早期澎湖人在成家前,要先從海邊挑三年咾咕石才足夠蓋新房的故事。

蘭嶼海邊

【非關爬山】森靈的提醒

今年夏天我跟小魚帶著兩隻狗狗到蘭嶼旅行。夏天島上多吹西南風,所以我們選擇相對較為避風的東岸一處沙灘紮營,然而海風比我想像中的強烈,而剛好小魚又是畏風體質,第一晚他就有點著涼。

欖仁溪

【生態抓寶趣】走進欖仁溪步道與里德村民生活

10月是墾丁候鳥過境的旺季,成千上萬的灰面鵟鷹、赤腹鷹飛抵恆春半島,等待翌日飛往菲律賓。

我在一次秋季的旅程中,偶然地隨著人潮漂流到屏東縣滿洲鄉里德村這個海角小村落,親眼見識了老鷹帶來的騷動。

旗魚神

【神明好農情】守護最後的鏢魚手

10月東北季風吹起,臺灣東部海域不平靜,浪濤下一陣騷動,俗稱「丁挽」的旗魚隨著黑潮來到,成功鎮上僅存的幾位鏢魚手準備出航,一場驚心動魄的人魚大戰即將展開。

高雄市橋頭區公有第一市場

【菜市人生場】橋頭不再占鰲頭

「停停停!市場到了!」
「這裡不能停啦!」

爸爸和我差點吵起來,他想說,怎麼有人如此任性,突然要在縱貫公路停下來逛市場!但橋頭市場一側就真的緊鄰台一線,車聲咻咻,哪裡都不准停車,無怪當地人說:「路邊就是大馬路,有人來買菜,車就被『勾』走。」

龍骨水車

探尋人水交織的痕跡

從飲用溪流山泉到鑿井汲水,劃時代的自來水系統,讓我們轉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水可以使用。人的生活處處依賴水,卻也對水敬畏三分,若洪水成猛獸,往往危及性命財產、家園毀於一旦。因此在容易氾濫的地區,自然會衍生與水相關的信仰祭儀。讓我們回溯歷史長河,探尋若即若離的人水關係。

李光平

旱季神救援,暗藏地底的深溝湧泉帶

宜蘭是臺灣唯一不需興建水庫,卻終年不缺水之地。占地23公頃的深溝水源生態園區(深溝淨水場),就足以供應蘭陽溪以北共五個鄉鎮的用水量,水源除了仰賴地面溪流,暗藏於地底下豐沛的伏流湧泉,更像一座地下水庫,於旱季適時補位。深溝淨水場的資深志工李光平形容:「如同腎蕨,冬季將水分儲存至地下球莖,夏季雨水不豐時就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