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苦甜巧克力、肥滋滋炸雞……為何食物可以帶來療癒感?

想像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點燃一根火柴,在火光裡你看到什麼?是甜蜜放縱的蛋糕巧克力,是罪惡卻能救贖靈魂的炸雞配啤酒,還是家常卻魂牽夢縈的媽媽牌滷肉?這些撫慰人心的美食被稱作「療癒食物」(comfort food)。影像工作者暨《餐桌上的電影物語》作者蕭菊貞,探討人們主觀直覺的食物慾望,也許滿足生理需求,也或許滿足心理情感,都反映內心深處的渴望。

劉曉栴用土窯做料理

順著柴火之流,窯烤料理暖胃也暖心

踏進臺南的後壁國小,擅長以柴火、土窯烹飪料理的劉曉栴,正與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帶著幾個學員,圍繞在剛建好的土窯旁上課。「他們得上完共38小時的課,才能真的學會善用土窯,不然等我離開之後,土窯總有一天會變成擺放在這裡的裝置藝術而已。」已有上百人教學經驗的劉曉栴如此說著,這是她的堅持,也是她對柴火的尊重。

孫嘉豪從原料到製程,都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堅持。

來點甜甜的…臺灣手工糖果,與農共好的樸實

走進瀰漫著甜香氣息的「樸實工作室」,看著創辦人孫嘉豪一邊拿著木勺刮取鍋邊的棗泥,將其與麥芽糖混合均勻,一邊娓娓道來自己與棗泥糕的緣分從何開始,又為什麼會想投入這個產業,才知道這一顆顆「臺灣手工糖果」,不僅療癒食客的心,更包含一群人用心關懷土地及文化之情。

將雞肉切片後盛盤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在英國煮一場臺灣尾牙(下)

(上篇提要:自告奮勇在英國辦一場臺灣尾牙,沒想到困難接踵而來:20公斤未去毛的生猛豬耳朵、滿滿一箱整隻未剁開的帶毛豬腿以及十幾條完整未處理的魚,到底這場尾牙能否平安度過、化險為夷?)最讓人緊張的當然還是我那一大鍋佛跳牆。在倫敦找不到合適的甕(就算找到大概也沒預算),基於相同理由也省了鮑魚與蹄筋。但我還是找到韓國超市的螺肉罐頭,鹹甜調味吃起來莫名有鮑魚味,拿來代替十分合適。

pilau的料理過程耗時耗工,但也凝聚了家人間的情感。

在遠方找到熟悉的味道

我來自坦尚尼亞,是非洲東部很大的國家。我們的主食是米飯跟玉米粉做的ugali(讀音為烏咖哩),其中我最喜歡pilau(讀音為皮拉烏),那是用蔬菜、牛肉、馬薩拉綜合香料(masala)等食材煮成的抓飯,因為是大家一起做一起吃的料理,讓我想起很多快樂的回憶。pilau很香很好吃,但做起來很麻煩,要準備很多食材,煮一鍋至少要花三到四小時,所以只有新年、復活節、聖誕節等特別的日子才吃得到,如果有人結婚,鄰居或親友也會幫忙煮,很多小孩就會一起過去吃。

下次進中藥鋪,千萬別說是來買胡椒的。

【菜市人生場】往市如煙

不似多數菜市場周邊通常有的舊氛圍,文賢市場緊鄰大路和眾家連鎖店,改建不過二十多年的市場,還有一塊專屬立牌,呆板藍底掛上金色黑體字,若非寫的是「岡山文賢市場」,還以為是哪個公家機關辦公室。當地朋友說,文賢市場是岡山的命脈,我想是的,光市場旁的維新路,就擠了好多顆心臟,要是大家的脈搏可以被聽見,我恐怕是會耳聾。

路樹化身蘭花托兒所

【文明野味】空谷幽蘭

臺灣人熱愛在人行道或公園的樹上寄養自己的綠色寵物,我不知道他們是在什麼時間點把自己的寵物綁上去的,也許是夜黑風高的晚上,也許是清晨甩手操做完之後,總之許多公共空間裡的樹經常懷抱養子,像鯨魚豢養藤壺。

明仁枝牙鰕虎

【水裡的回音】圖鑑對你來說是什麼

從大溪川回來後,我整理了照片,打開圖鑑,翻到明仁枝牙鰕虎(Stiphodon imperiorientis)那頁。「明仁枝牙鰕虎,別名東方帝王、帝王枝牙鰕虎。屬於兩側洄游性魚類,通常出現於清澈的小溪流中,但以中下游較為常見。」我翻閱圖鑑,瀏覽照片,讓知識在我的經驗裡發芽。「具底棲性,為底棲性魚類,不好游動。食性以藻食性為主,亦以浮游性生物或小型的水生昆蟲為食。」

澎湖炸粿的基本款,上頭一定要有整隻狗蝦。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狗蝦炸的靈魂是高麗菜啊

每個澎湖人心中都有一道屬於自己的療癒食物,對愛吃的我來說,能療癒身心的美食很多──冰花沙拉、海膽炒蛋、蒸蟹、紫菜冬粉等季節限定菜色,就像是餐桌上的風物詩一般,提醒著我四季更迭。不過若要找一個每次回家都一定要吃到的,那就是被我家暱稱「狗蝦炸」的傳統小吃──炸粿。對炸粿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嗎?

無論如何都要記得回家

國中的時候我逃家過一段時間,課業壓力太大,我不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而當時學校還有能力分班制度,成績不好的學生是會被降班的。國一暑假前的最後一天, 班導把我留下來,她告訴我,我被刷出了前段班,下學期開學去B段班報到。那天她的語氣特別溫和慈祥,和平常摔我考卷的咆哮語氣截然不同,她說「妳的程度留在這一班太辛苦了」、「去新班級會好過一點」,但我什麼也聽不進去,滿腦子想著完了完了,我被降班了,我再也不是好學生了,一切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