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39 頁
【山羌交友記】空氣鳳梨
念戲劇系時,有一堂課老師帶我們去花市,給我們一個固定額度,讓每個人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
在花市裡仔細尋找,與自己頻率相近的植物,最後帶走了空氣鳳梨。花市老闆說,這種植物好照顧,不需要放在水裡、土裡,在空氣中就可以生存。
當所有人拿著一盆一盆的植物,走出花市集合,我只拿了一株握在手上,不用提袋,小小空氣鳳梨,就這樣被我拎出來。
【地方臺味】扁食
我一直認為,花蓮的扁食沒什麼特別的。就跟我一直覺得花蓮的風景沒什麼一樣。直到我離開了花蓮。
薄薄麵皮包裹著適量絞肉,下鍋煮熟後,適量調味,撒上芹菜末、油蔥酥,再連湯一同撈進碗裡,最後依個人喜好加上或多或少的白胡椒,就成了我印象中的扁食。
檢疫巡衛大作戰!護國神犬與牠的工作夥伴們
檢疫犬Uddy,二〇二三年甫上任桃園國際機場檢疫工作,目前是全臺檢疫犬中唯一一隻棕色拉布拉多。特殊毛色與可愛模樣總引人目光,被幽默叮嚀:「不能做壞事喔!不然會立刻被抓包。」她的搭檔夥伴,領犬員羅憶軒笑說:「「Uddy個性有點外冷內熱,屬於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的那種厭世少女。」
【地方臺味】糕渣與卜肉
老臺味、老臺菜翻紅,各縣市巷仔內(行仔內)的料理再登舞臺。在宜蘭,最紅的大概是宴客型的餐廳才點得到的糕渣,以及原本別無分號的卜肉。
【百元風味鈔】水煮芋頭
一月是作家林清玄離世的月份,如今在臺灣,林清玄這個名字,幾乎是被人遺忘了。然而談及飲食散文,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永遠是他的<冰糖芋頭>。
初讀林清玄的年紀,應是國小五、六年級左右,彼時臺南北門路乃一整條書街,走進每間書店、二手書店裡,陳列的文學書系,必有一排九歌出版的林清玄散文。小時候其實不太懂得林清玄是何等暢銷作家,只是單純地翻開書頁,立刻被<冰糖芋頭>圈粉。
【山路食藝】上山下山都是為了一頓飯
爬山爬久了,很容易就忘了最初怎麼開始,也忘了最初怎麼想像在山上吃飯這回事。
十年前我還在製片公司上班,當什麼都要做的雜工,到職的首件任務就是跟著大隊人馬開拔到新竹的霞喀羅古道,拍攝一群小朋友跟著獵人入山學習原住民傳統打獵技能的節目,主旨是「向山學習」。深山、原住民、打獵,多麼經典的關鍵字。我輕易就能想像獵人老師扛著現捕野味,取柴生火,用佩刀支解分食的畫面。但沒有,獵人的手作陷阱並沒有派上用場,沒有山羌、飛鼠或山豬可吃。
《鄉間小路》2024年1月號 尋味薑鴨
生於一八八七年的嘉義詩人林緝熙,著有詩集《荻洲吟草》,其詩〈辛卯秋冬雜詩之二〉寫道:「微軀秋後最驚風,十月綿衣苦未縫。燉得隔年紅面鴨,茶油薑酒補三冬。」
簡白的字句,鮮明生動地呈現出「薑母鴨」在臺灣流傳百年的日常風貌。而時代的巨輪轟然輾至了二〇二四年,且讓《鄉間小路》為大家帶來入冬「食補第一鍋」:臺式薑母鴨。
本期全方位彙整解析了薑母鴨的發展與特色;食堂饕客引路,前往吃鴨現場,沉浸體驗潮流吃法。從餐桌到產地的旅途中,上窮碧落、四方探索,番鴨、薑母、米酒、麻油,一次到「味」,只求滿足挑剔的舌蕾,和對鍋中珍饈的好奇想望。
在一元復始的熱氣蒸騰中,約個時間,偕三五好友坐下吃頓好料,犒賞自己通年的辛勞,飽食、輕飲,迎好年。歲月豐饒。
【飲食身世錄】打盤吃飯的樂趣
臺灣有越來越多東南亞菜系餐廳。某次我與朋友去了臺北一家標榜馬來西亞華人菜的餐廳用餐,當飯端上來時,我總覺得哪裡不對,想了一下之後恍然大悟,於是請服務生重新安排後再上桌,這下果然對了!才跟朋友一起開動。
這個差別是什麼呢?那就是飯的呈現方式。臺灣的飲食方式是用碗裝飯,一手端碗,另一手執筷,挾菜擱到白飯上,混著飯一起入口。
【異鄉人英式餐桌】英式椰棗太妃糖蛋糕 Sticky Toffee Pudding
說到英國的經典甜點, 英式椰棗太妃糖蛋糕(Sticky toffee pudding)在許多英國人心目中,絕對數一數二受歡迎。陰冷的冬天,吃上一大塊淋滿香濃滑順太妃糖醬、熱騰騰的鬆軟黑糖椰棗蛋糕,搭配一球平衡熱氣的冰淇淋或鮮奶油,真正是人生至高享受。
【菜市人生場】廚師的午夜尋愛行 基隆崁仔頂魚市
以往逛崁仔頂魚市,都是搭末班火車到基隆,在超商坐等至凌晨三點拍賣時段,結束後再乘首班火車回臺北。同樣的行程,年紀有了,已漸無法承受;不過,今天有幸搭上朋友便車,出發、回家時間自由,尊榮級待遇,無痛逛崁仔頂,我可以!
魚市所在的孝一路,原是一條河,船隻開進,將漁獲交給岸邊石階坎上的行口代售,便是「崁仔頂」魚市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