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織物記憶】鄉間口中的粿葉樹

在饅頭紙、玻璃紙還沒有問世之前,早期的長輩都會隨炊粿的大小,尋找不同的「粿葉」,作為炊粿紙或蒸墊使用。常見包含黃槿葉、月桃葉、香蕉葉、桑葉、玉米葉、林投葉等種類眾多,長輩口中的粿葉成為一種統稱。其中,黃槿被稱作「朴子叢」、「粿仔樹」或「粿葉樹」,尤以雲林縣土庫鎮、虎尾鎮一帶,遠至高雄市林園區,使用黃槿葉作為粿葉最為普遍。

【水裡的回音】水裡的回音

關於臺灣鏟頜魚(Onychostoma barbatulum), 你可以這樣描述:初級性淡水魚,其形態「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分布極廣,絕大部分溪流的中上游皆可發現,是臺灣廣受歡迎的淡水釣遊魚種(Game fish)之一。

【文明野味】羊道與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關於新疆遊牧民族的奶茶文化,梁瑜的《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算是可愛的入門前導文,如果要知道得更多,那非得要讀讀李娟陪著哈薩克遊牧家庭四季轉場的新疆系列,尤其是《最大的寧靜》以及《羊道》三部曲,文風同樣風趣。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火鍋

第一次吃火鍋的記憶,是爸爸領著我跟姊姊,到離家不遠不近,一間叫「豆豆香」的小火鍋餐廳。

【餐桌上的產地】七星潭的煙仔罾

大山貓銜回破百公斤的丁挽和兩大箱漁獲, 一旁暫歇。殺魚室、小型冷凍庫具體而微,處理區的師傅們快速分類、顧客們各自看準出手,挑好魚就到一旁結帳。「這尾石喬仔,不是土魠啦。」黝黑膚色的黃建衛是東昌定置漁場現任主理人,身高超過一百八,若不搭配襯衫西褲,還真像個勇健的海腳仔。他一面幫客人秤魚、猛戳計算機寫收據,一面有條不紊應付我滔滔的問題。

《鄉間小路》2023年11月號 島風海味 定置漁場

煙仔、煙仔虎、鯖花、飛烏、飛烏虎、紅魽、紅目鰱、白帶仔、七星……臺灣人的餐桌上經常漫天飛鰭,擲地有刺。這也是專屬我們的美好興味,生活總見新鮮海產,日日有魚。地理位置四面環海的臺灣,伴隨潮汐、洋流與季風相互推移,沿近海於不同時節各有特色魚種。食魚著時( tio̍h-sî),選吃當季盛產、當日捕撈,肯定最為鮮美。

【漁法指南】定置漁場是什麼?

定置漁業為非移動式的被動漁法。可細分為九種類別,分別是:臺網、落網、待網、建網、張網、升網、棚堰、魚礁、石滬。其中,以落網漁具規模最大,也最為常見,亦即一般所知有「海上迷宮」、「海中陷阱」、「海裡的裝置藝術」之稱的定置漁場。定置漁網固定設置在沿岸海域、魚類洄游的路徑(又稱魚道)上,洄游魚群經過時主動進入,可定期收獲。

【餐桌上的產地】給一家之「煮」的定置漁場全攻略

等候漁場漁船回航開賣前,問起乖乖為何會對漁業感興趣?她眼眉彎彎笑說:「我是臺南人。」同樣身為臺南人,我當下就懂了大半。臺南可是虱目魚的故鄉,鮮甜肥美到極致,只是十分多刺。「懂吃魚。」我心想。她隨後又道:「我爺爺很愛海釣,也喜歡帶我們探索漁港,比如去東港看鮪魚,家裡從小就把漁港當作出遊娛樂場所。」為了介紹全臺最大定置漁場「明發」,這次有請已成為漁場達人的乖乖幫讀者引路,讓她帶領我們,走一回海味豐盈的紙上導覽。

【餐桌上的產地】海是大家的,誰都不能獨占

小犬颱風正待撲襲臺灣,從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雨之北部,驅車奔馳前往新竹市。途中我們憂心風浪是否會過大,導致漁場今不利出海。電話聯繫時,那頭傳來漁場老闆鄭明發宏亮、自信的豪氣回覆:「我就喜歡風浪有點大,收穫才會好哇。」

【餐桌上的產地】東北角 光榮時刻

「光榮定置漁場」的基地,就設置在石城港內。破曉的晨曦隱約在兩者之間折反繞射,悄悄灑落海面。颱風尚遠,海象無礙……頭城在地小說家連明偉在〈大海的贈予〉寫道:「東北季風南下,一波一波鋒面來襲,肥美剽悍的魚群就要來了。」當孟冬的東北季風開始壓迫潮水,石城漁港每年的「光榮時刻」,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