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茶話】初識永大茶葉

茶道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茶道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文字/攝影 小令

初次拜訪宜蘭的「永大茶業」,沿途都是水田,與整排綿延的落羽松。

還沒下車,茶主人美慧姊與茶農張大哥已從店裡出來招呼。當天張大哥正在焙茶,美慧姊則已俐落燒水奉茶。我們品著溫暖細膩的茶湯,話題聊到美慧姊在社區大學開設「茶日子,享生活」課程。

說起開課的初心,美慧姊認為,喝茶的源頭本來就是要解渴,不論是自己在家喝或是用大桶茶喝,儀式感太多會很怪;本來就沒有的習慣,卻因為現在喝茶風氣講究精緻,讓喝茶這件事追求得越來越細。

開課後,美慧姊也發現,社大班上的同學傾向減法生活,任何茶具只想買得剛剛好;而她自己也在跟茶的相處過程中,意識到「茶道就是你這個人的生活態度」,要展現的應該是像生活一樣自在、行雲流水的泡茶法。

我好奇有沒有推薦配茶的宜蘭茶點時,美慧姊為難地笑說,如果辦茶會,她都請人訂作適合一口分量的茶食,譬如手工餅乾。我意識到這份體貼用心而莫名感動。美慧姊提醒說,喝茶喝餓,其實最建議吃鹹的,甜食容易胃食道逆流;若是茶油麵線或堅果類,有油脂保護就不會太傷胃。

焙茶中的張大哥忙進忙出,稍事休息時才坐下一起喝茶聊天。張大哥為了顧胃,會把茶的發酵做重一點;像市面少見的黃茶。黃茶發酵度接近綠茶,不耐高溫沖泡;張大哥第一次喝到黃茶時,單純地想:「如果是我來做,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因此開始嘗試做黃茶,印象中的黃茶都是片狀或條狀,張大哥卻選擇做成半球狀,為的是讓茶更耐泡,也比較能完整保存、運送,不會因包裝而破損。

美慧姊特地拿包裝給我看,說張大哥在意包裝細節的程度,連袋裝的底部都要稜角分明,才能確保半球狀的黃茶入袋之後,不會因為底部的不規則形狀而擠壓破碎。作為一個茶農,張大哥惜茶、愛茶,珍視自己所種所做的茶,直到最後的包裝都不馬虎,只希望茶葉到消費者手中,盡量維持完整的狀態,才不枉前面的苦心。

黃茶已經售罄,眼前一小包珍貴的黃茶要留作茶樣,無法販售。我一聽到沒茶,衝動說下一次一定要買到。美慧姊要我冷靜、等日後喝了茶樣再決定;「買茶之前當然要喝過。」美慧姊說,這份謹慎也是她認為僅剩的人情味。

被苔蘚覆滿的茶樹。
被苔蘚覆滿的茶樹。
張大哥在焙茶。
張大哥在焙茶。

作者 小令

景美人,一九九一年生。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畢。專職侍茶數年。著有詩集《日子持續裸體》、《今天也沒有了》、《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