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南洋庶物學】咖啡店喝的是咖啡,也是生活

新加坡組屋是推行數十年的公共住宅計畫,超過八成的國民住在組屋。政府規劃組屋的邏輯就像在玩城市建造遊戲,必須在一定密度的住宅範圍內配置綠地和公園,還要有一家走路就能到的咖啡店。

【田野保存食】宜蘭釀造的空窗期

宜蘭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命運。氣候上完全獨立於臺灣島內的其他區域。常常颱風一來的時候,宜蘭人全都繃緊了神經,而西部的人幾乎無感。回到宜蘭這20年間,我練就了一身算命的功夫,只要看颱風切入的角度,就知道這次影響的程度。

蝦米

經過日光提煉的鮮湯頭

高雄湖內是個純樸的傳統小漁村,雖沒有茄萣、臺南七股的知名度,卻擁有極豐富的養殖漁業資源,逾九成家戶是世代養殖漁民。13年前踏上無毒養殖安心水產之路的阿麟師──謝錫麟,這回走進廚房化身總鋪師,用自家水產煮湯──經典蝦米白菜湯、以蝦粉提味的虱目魚湯,手起刀落遊刃有餘。

真心愛油——尋訪、料理與生活

羅幼真旅居多國,踏查異國油品發展出的飲食文化;涂斐文深根臺灣,嚴選在地原料,慢工壓榨鮮純油液。兩人帶來生活中的愛用油,交流故事與應用方法。真心愛油的她們,認真而扎實的推廣油知識,希望油品的好可以被更多人知道。

新鮮現榨似果汁,嗅嘗橄欖油的千滋百味

青草香、果香、苦味、辛辣……,你曾經在油裡嘗到這些味道嗎?做菜時不可或缺的油,本身也是生鮮食材,進口橄欖自行榨油的「人良油坊」創辦人葉旭榮將油比喻為果汁,新鮮現榨的最佳;品油時辨識出的氣味,更可透露原料生長與加工歷程。

加油添味的無框架私廚

自由的做菜風格,源自他非科班出身的背景,原本從事編輯企畫工作的胡里歐說:「我的廚藝,完全就是從小在家當跟屁蟲跟出來的。」兒時常在擅長烹飪的母親身邊打轉,做的是台式家常菜;出社會後,跟著母親造訪許多西式餐館,胡里歐培養出敏銳的味蕾,愛吃肯做的實驗精神驅使他捲起袖子,試著在自家廚房排列組合各種料理帶來的味覺體驗,並於2014年在臺南開設私廚「胡作室」。

油茶樹雜木平反,眉溪部落點滴成金

來到南投縣仁愛鄉的南豐社區,悄然造訪隱密山村,從巷弄與家屋裝飾細節,即可感受濃厚原民色彩,在臺灣山林開發史扮演重要角色的賽德克族人於數代之前遷徙至此,重新建立了眉溪部落(Alang Tongan),不僅代代相守著傳統文化,更保存許多即將消逝的山林資源。其中,在賽德克族語中稱為「沙啷尬」的樹木,便是榨油人亟欲取得的珍貴原料——油茶樹。

紅茶籽

五體投地朝山跪,只為撿拾紅茶籽

相約在魚池鄉大雁村的靈山宮,小廟蹲守在山楂腳巷轉彎處,是本地茶農上行下來的必經道路,廟埕自然成了閒嗑牙的地方。幾位上了年紀的老茶農,回憶起魚池的油車間,那是與採茶人家脫離不了關係的日常,「上一代或上兩代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撿茶籽,晒乾之後拿去油車間秤重換油。」

金弘麻油花生行_油車間

簡單不簡單的榨油技藝

黃筑憶直到北上讀大學才知道,家傳兩代的油車間在臺灣早已凋零,媽媽也打算在她和弟弟大學畢業後結束營業。捨不得這些記憶中的日常,未來將成為不復見的鄉愁,黃筑憶19歲時回到潮州,成為金弘麻油花生行的第三代接班人。

鄉間小路4511壓榨

《鄉間小路》2019年11月號 壓榨

對多數人來說,油往往淪為毫無分量的配角,鮮少思考「用油之必要」。其實壓榨而成的植物油,保留了作物本身的氣味與風土,在烹飪過程中,油品特有的香氣可以為料理加分,還能將不同食材風味融為一體,扮演協調者的角色。而在料理之外,油可以保養、按摩、治療,廣泛用於日常生活中,更值得直接品評,鑑賞它的自然風味。即將進入真心好油的大千世界,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