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26 頁
【蛋蛋小學堂】你沒想過的雞蛋冷知識
蛋殼、蛋白與蛋黃,是一顆雞蛋的基本組成。除了功能與口感的差異,它們各自還有特殊的本領──蛋白是成就馬林糖、馬卡龍等甜點的靈魂、蛋黃的膽固醇對人體很重要、看似易碎的蛋殼其實很耐重耐壓……。蛋蛋小學堂第一課,從蛋的完美設計說起!
【餐桌通信】代表家鄉的香氣
敦子老師你好:近日帶著外國友人旅遊臺灣,好像換了一副眼鏡看家鄉。最近一次請日本友人們吃了包著細絲菜脯的草仔粿,他們跟敦子老師一樣,說這味道跟日本蘿蔔乾很不一樣,料理方式也不同,原來蘿蔔生長在不同的國家,就有不同的命運呢。
【菜市人生場】木柵還有菜市場啦
在「木柵市場」公車站牌下了車。左手邊是銀行,另一邊是超市,前方是大廈,站在保儀路的十字路口徬徨,說好的菜市場呢?忽然手提整隻雞的阿伯從前面的巷子冒出,接著是穿圍裙配雨鞋的阿姨,還有握著一把A菜宛如新娘捧花出場的年輕媽媽。不知道市場在哪裡的時候,眼觀六路,一定有可疑人士為你指路。
【田野保存食】熏出來的年味人情味
從小就對年節沒有什麼感受,頂多是放放鞭炮、點點仙女棒、再領個紅包,就算是過到年了。但是在領著兩個小孩,全家搬回鄉下的那一刻起,彷彿進入了農村的時序,過年就是過年、過節就是過節、廟裡看戲拜拜、磨米做粿、包粽吃湯圓,直接從21世紀跑進19世紀的臺灣,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真正從都市人切換成農村人。
【農遊食趣】用甜甜蔗糖開啟新年
有沒有想過,種不出甘蔗的國家,在還沒有國際貿易的那年代,要怎麼吃糖?臺灣氣候環境得天獨厚,所以像甘蔗這種平凡的作物,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稀奇,似乎它本來就該長在那裡,並理所當然的壓榨成糖,成就我們甜甜的臺灣小吃與珍珠奶茶。
【小村畫誌】自己的零用錢
我是家裡的大姊,從小到大的記憶裡面,就是不斷的工作,休息的時候照顧弟妹。直到我21歲的那一年,住在豐田的伯母看到一個男人覺得不錯,便介紹給我。那男人是從新竹竹東搬到豐田的客家人。當時也沒有多想,長輩說嫁給他不錯,我們在 1972年便成婚,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也成為了豐田人。
【農婦心底話】這是我的場子
清早,太陽尚未完全清醒。躡手躡腳進廚房,洗了紅豆放入電鍋裡,按下炊煮鍵。在餐桌上點了一盞蠟燭,兩盞暈黃的小燈令廚房溫暖通透了起來,開始敲字。我喜歡現在的廚房,無比喜歡。
【野營炊事】取材於自然的炊事用具
野餐或露營的時候,經常遇到欠缺某個用具或器物的情況,要不是忘了,就是找不到,總是造成一些不方便。臨時無處可購得借得的話,只得就地取材來解決問題了!
【旅味人生】飄香半世紀的烤鴨風味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原本氣氛緊張的迎賓國宴,因為一頓傳統北京烤鴨大餐緩和了氛圍,就此開啟席捲全球的烤鴨熱潮。雖是潮流,卻也饞了人們好幾代,每每想起片鴨師傅刀下肉汁流淌的肥美烤鴨,都令我不由自主地口水直流。
【微觀畫話】低調的活化石
每每到市區遊走,我總像鄉巴佬一般伸長頸子,左顧右盼慢慢晃蕩,有一說:走路慢代表已開始初老……,那我就當自己是姥姥進大觀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