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17 文章

一片片台式美感的花在牆上綻放

六年前,我們無意間經過臺北加油站旁的廢棄老屋,被它表面低調但別緻的瓷磚拼貼所吸引,索性下了車,記錄起這間老屋的樣貌,牆面以灰色的方形馬賽克磚為底,其中排列了紅、白相間的線條,如編織花紋一般,搭配立柱上的石板拼貼及傳統造型的鐵欄杆,更是勾起了兒時回憶。

【菜市人生場】一介平民巡王田

荷據時期,今臺南市官田區一帶的田地屬於荷蘭王,稱為「王田」;明鄭時期百官招募佃農開墾,稱為「官佃」,直到日治時期改稱「官田庄」。以王為中心似的,官田區正好落在大臺南市的正中央,不過近代的鄉公所、鐵路縱貫線的設站點卻不在官田里,而是在其西南方、因西拉雅族人開墾而被稱為「番子田」的隆田里,時移勢易,誰說王可以永遠為王?

關於那些構成地方的微小事物──寶藏巖

每個人都懷抱著不同的情感或態度看待寶藏巖,就如同人們看待大城市一樣:對某些族群來說,它僅是一個暫時的棲所、落腳處、得過且過的所在;但是對另一些人而言卻早已是心中認定的終生歸宿。

【恆春散步】追尋南國文史,留住古城建築永恆的春天

恆春是山海交會的地方。陸上,貫穿島嶼的中央山脈在此沒入海中,它極南的地位、阻隔的地形,聚居了來自臺東的卑南、阿美與來自屏東的平埔族和南下移墾的漢人,人文風貌獨樹一格。海上,臺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太平洋在此匯流,不同國度的船員上岸取水或觸礁避難,相異的人群倏然相遇。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台南後壁

【後壁散步】新農村慢活指南:生活夠好就不怕老

想搭火車到後壁,唯有站站停的區間車可以抵達。走出臺灣現存少數的日式木造車站,前頭用《無米樂》紀錄片主角塑造的農人與水牛雕像,看得出這裡以農為業。跟著駐點土溝17年的「水牛設計部落」創辦人呂耀中漫遊後壁三個農業聚落——發掘土溝田邊小路的藝術巧思,在菁寮尋找傳統農人的智慧,再到仕安買包「仕代平安米」。縱使人口外流、高齡化已不是新聞,農村依然充滿草根活力。

台北溫州街

【城南散步】棲居城外的混血身世,一代才人的生活軌跡

高聳的椰子樹、紅磚建築、日式老屋,勾勒出臺北城南溫和堅實的形象。1895年,臺北城牆倒了,在南門外一片荒煙蔓草的土地上,奉命來臺開疆闢土的日本官員興建學校、工廠、苗圃。他們帶著彼時故鄉的西化思潮,一磚一瓦建立融合臺灣風土的新秩序,於是城市就有了混血的輪廓,隱隱透出不羈的性格,吸引輩出的人才前仆後繼地來此開創新生活。

友雞的有機生活

若蛋雞的使命是產蛋,「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六年來的努力,就是讓飼養的蛋雞也能繁衍快樂。她以自然放牧培育「快樂雞」,藉此兜起志同道合的銀髮族夥伴,透過友善飼養,雞既能產下更符合食安條件的雞蛋,還能是療癒力十足的另類毛小孩。

小烏奇遇記

跨年夜有點冷,從教育基地回家前,看見一隻小小的,黑嘛嘛的在地上走的鳥類。我想靠近看牠是什麼動物,但牠身手矯捷保持遠遠的距離,我心想,是隻特別的鳥!

蛋之藝 創造幸福的無窮可能

蛋最無窮的可能性就是——讓每個人都感到幸福。料理藝術漫長旅途的起點與終點都有蛋的蹤影,它在世界各門流派身居不同的要角,是兼具簡單純粹與厚實底蘊的美好產物。蛋是創作的起源:它使之純淨,也使之交融;蛋白吸附雜質的特性可以用於澄清雞湯,而蛋黃能乳化油脂與水,製成美乃滋。蛋也是創作的終點:它使之相連,也使之擴張;加顆蛋進去漢堡排肉末中,可以增加黏性使之成型,而打發蛋拌入麵糊,再放入烤箱就成了蛋糕。

一把雕刀 刻出蛋中乾坤

誰也沒想到,一顆最普通不過的雞蛋,竟也能成藝術創作的素材。蛋殼藝術在全世界各地皆有,不管是俄羅斯聞名的法貝熱彩蛋、日本自古有的蛋殼貼附漆藝、越南國寶的磨漆畫等,而在臺灣彰化隱藏民間的藝術高人簡長順,更是拿這厚度僅有0.3毫米的易碎材質來雕刻,發展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蛋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