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蘇凌
荷據時期,今臺南市官田區一帶的田地屬於荷蘭王,稱為「王田」;明鄭時期百官招募佃農開墾,稱為「官佃」,直到日治時期改稱「官田庄」。以王為中心似的,官田區正好落在大臺南市的正中央,不過近代的鄉公所、鐵路縱貫線的設站點卻不在官田里,而是在其西南方、因西拉雅族人開墾而被稱為「番子田」的隆田里,時移勢易,誰說王可以永遠為王?
1977年,市場也在隆田車站前兩百公尺處建成了,後有軍營駐紮,為了因應阿兵哥採買的需求,又在市場旁建了臨時攤販集中場,直到1996年才合併為隆田公有市場。市場後邊鄰著一排鐵皮瓦片拼接成屋頂的矮房,是早年軍眷榮民蓋的房子,住戶多半已遷走,幾戶被市場攤販買下,作為囤貨倉庫,據說還曾有兩人在屋前拿著鐵鍬挖了個大坑,養了一池子的鱉。
稍晚興建的攤販集中場只一層樓高,壓低的屋頂讓市場顯得昏暗,只有左方一條不小心就會錯過的小道,透出神祕的藍綠色光。尾隨阿桑走進,眼前是一方有三層樓挑高鐵皮屋頂的小廣場,一道陽光從屋簷縫隙射入,把塵埃映得像薄霧,也將整個空間斜對角切成兩半。廣場中央地面上有白線畫出的機車格,卻被四周做熟食生意的小販當作碗粿碗晾乾架和肉粽放涼區,還有幾個阿公搞來一張折疊桌,就地開起酒吧,供應俗稱「黑白馬」的米酒加保力達、料理米酒摻維大力,不勝酒力的,也歡迎來杯台啤混維他露P。
廣場一邊就是小小的舊隆田市場,魚攤老闆說,從過去完全沒有硬體設備可言的市場擺到現在,也快20年了,雖然中間翻新了一輪,攤位卻一個接一個移到靠近大馬路的攤販集中場,剩下三四攤還守在這。老闆放魚的水槽內壁生了猖狂的海藻,也像在這裡守了十幾年似的,和裡頭仰躺半死的吳郭魚自成一生態系。老闆說,翻新以前,市場建築的骨架是用もくざい(木材)蓋的,前方這塊畫了機車格線的廣場,過去的確是停車場,九二一地震屋頂垮掉後重建挑高屋頂,卻不再作為停車場,成了阿公們的早晨調酒吧。
廣場邊的小店鋪「隆昌商店」從1977年市場建成時即開業,三坪大的店面要容納南北雜貨,得發展出一套垂直陳列系統,店中央的貨堆由綠豆、關廟麵和精鹽墊底,依序往上疊加美乃滋、粉絲,連接到屋頂吊掛下來的一籃雞蛋、魷魚乾、愛玉子、柴魚片。左方木櫥窗堆高了俗稱海底雞的鮪魚罐頭,右方牆上則釘幾個木製拉門酒櫃,存放鹿茸酒、米酒、高粱等,為阿公調酒吧的基酒供應點。大概是數十年來和同樣廠商進貨的緣故,雜貨店內依然可以找到許多老牌食品,其中嘉義白雪牌沙拉醬的盒子上括號寫著「白醋」,因色澤白而帶酸,是老一輩對美乃滋的稱呼,品牌商標則是一隻蝦子,只因汆燙大蝦蘸白醋,世界第一搭。
PROFILE
蘇凌 劇場演員,同時龜速書寫著自己的菜市場踏查雜文粉專「蘇菜日記」。忙碌時不會放棄游泳,以及雖然每次半途都會後悔,但還是喜歡爬山。
隆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