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台式美感的花在牆上綻放

文字.圖片提供/爿爿花

六年前,我們無意間經過臺北加油站旁的廢棄老屋,被它表面低調但別緻的瓷磚拼貼所吸引,索性下了車,記錄起這間老屋的樣貌,牆面以灰色的方形馬賽克磚為底,其中排列了紅、白相間的線條,如編織花紋一般,搭配立柱上的石板拼貼及傳統造型的鐵欄杆,更是勾起了兒時回憶。

這棟老屋開啟了我們記錄老瓷磚的旅程,這個隨處可見的建築元素,在人們的忽視底下其實蘊含許多細節與巧思。若仔細觀察瓷磚的釉料變化、拼貼方式、印花圖樣等,會發現款式種類多到無法想像。正因如此,讓我們在臺灣各地搜集拍攝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驚喜與讚嘆。瓷磚不只是建材,更體現人們的美感與文化。

我們帶著相機遊覽臺灣各個縣市,穿梭大街小巷找尋遺留的老瓷磚,其中最讓我們感到驚豔的是離島的金門。第一次造訪金門是冬天,島上沒有太多遊客,天氣非常寒冷,但一踏上金門,我們就被它獨特的時代氛圍迷住。

國共內戰限制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因此有大量珍貴的傳統建築留存下來。閩式聚落、洋樓,還有戰時的精神標語、碉堡防空洞,所到之處都讓人感覺像是時光凝結了。最令人驚喜的是,屋子上留有大量種類多元的瓷磚。金門的土地貧瘠,卻因地理位置特別,許多海外經商的世家經航運往返南洋、中國、日本等地。

1920至30年代,華僑返鄉建屋非常盛行,許多人從海外帶回當時流行的「馬約利卡瓷磚」,裝飾在洋樓、三合院的建築立面以彰顯事業成功。這種日製的彩瓷在日本一般是裝飾在澡堂等室內空間,相較於日本的低調不張揚,金門古厝、洋樓將這些彩瓷用得淋漓盡致,盡顯當時華僑的霸氣與財力。

其中知名的王金城洋樓,便是由在印尼經商的王金城出資建造,山頭上還有「中華民國廿十一年」的字樣,這棟洋樓結合了時髦的南洋風格,曾經風華一時。儘管建築本體已破敗傾頹,牆上的彩瓷卻亮麗如新,搭配磚砌的古典紋路更是搶眼。

而磁磚的圖樣也大有來頭,是傳統吉祥圖樣的「三多」,桃象徵多壽,石榴暗喻多子,佛手柑則有多福的含義,可看出屋主對後代的期許。此外,這棟洋樓也大量使用仙鶴圖樣,鶴一向被視為吉祥、長壽之鳥,搭配傳統的回文橫飾帶,十分高雅貴氣。除了瓷磚以外,洋樓裡還有很多隱藏的小巧思,例如地面的壓花紋路與立面的異國風格泥塑;內部牆上也留下曾經被國民政府進駐的痕跡。

PROFILE

爿爿花 「爿爿花臺灣傳統瓷磚圖鑑」集資計畫由畸零地工作室發起,蒐集過去珍貴的瓷磚紋樣,透過數位化的保存,以及不同形式的呈現,為老瓷磚新生命的延續提供更多能量,不讓它們從回憶裡退場,成為臺灣人共有的文化資產。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