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文明野味】九月與蛾

不久前南下出差,順道回美濃。經過烈陽的連續轟炸,阿嬤家前方的一小畝田意志消沉,只有果樹像吸飽了陽光的蜜汁結實纍纍地撐場,地表上其餘能收成的蔬菜只有零星的茄子、長不大的青蔥與過老的番薯葉。

【非關爬山】山野考古進行曲(下)

考古學的系統性調查是將地表如棋盤分割,所有調查員橫向一列排開,縱向直線前進,每條樣線間隔不超過25米,確保所有人視力範圍的聯集能涵蓋整片山林。我們先標記地表上所有特徵物的GPS位置,概略描繪出阿桑來嘎舊社的整體樣貌。接下來針對重要遺址(家屋、工寮等)清理地表植被,並做測量記錄、3D建模。

【菜市人生場】浸在魚池的夏天

即使在夏季,魚池的傍晚到凌晨這段時間,風都是冷冽的,有幾回清晨5點自埔里騎著機車經過長寮尾、東光村到魚池,左手邊是山壁、右邊是小溪,在山水之間蜿蜒而上,薄霧繚繞,感覺唯美之前,就先愁膝蓋要患風溼。在魚池市場賣菜的阿嬤阿公,大部分都住在附近的村落,有菜收成的時候,就把菜裝滿檔車後座加裝的塑膠籃,天濛濛亮就一路依著起伏的地形換檔、騎到魚池市場擺攤。

【路上採集學】重回保甲路 幫土地通筋舒骨

時序入秋,但一點涼意也沒有。住在亞熱帶和熱帶混種的臺灣島上,我們的秋天總是特別短暫,甚至沒有什麼感覺,樹林變黃轉紅也不明顯。除非爬到上千公尺的高山,秋天還是比較喜歡躲在那裡,平地只留下中秋節,在一定會抬頭看月亮的日子記住他。

【農婦心底話】我怕了窯烤麵包

多年前,還住在花蓮壽豐時,曾有段時間我們小夫妻與一個農場合作,一同販售窯烤麵包。從前一日備料、揉麵、撿柴、劈柴,到隔日黎明4點起床,理柴、生火、控溫⋯⋯然後才開始,窯烤麵包。

【農遊食趣】麻豆老欉柚子真的比較厲害嗎?

一近中秋,市場滿滿文旦,都標榜麻豆老欉。麻豆老欉到底哪裡好?底下分別從老欉、麻豆、辭水、田間管理四個關鍵字說明,你就會比較了解柚子。

【餐桌通信】食物的丟臉誤會

敦子老師你好:紅豆真是日本人的精神糧食啊!在日本工作的期間,3點下午茶總是有濃濃的黑咖啡配點心,點心不管外表長得圓的扁的,咬下一口,沒有意外地內餡全部是紅豆,當時覺得是不是要得紅豆恐懼症了,現在倒是很想念那甜甜的內餡,吃一口就覺得體力恢復了不少。

【田野保存食】嬸婆長眼睛沒見過的晒蝦米

常常在村子裡結交老一輩朋友的結果,是日常的問候不是「醬油做了嗎」就是「炊粿了沒」,都不是什麼浪漫的語言,但是充滿了食物的元素,也充滿了季節感。醬油一定是熱到爆的仲夏,菜頭粿肯定是冷到發抖兼有過年氣息的隆冬。

辛勤釀造,喝到就值得!清酒控對談,要讓清酒在台灣遍地開花

曾受日本統治且盛產稻米的臺灣,以米製酒卻以蒸餾酒為主、少見米釀造酒。近年清酒受到消費者矚目、話題熱度也提高,清酒目前在臺灣有著什麼樣的定位?開始有人釀造能呈現風土氣味的臺灣清酒了嗎?曾赴日學習釀清酒的李建緯、陳志綸分別從風土釀造、文化推廣的角度切入,一起聊聊清酒的魅力,以及對臺灣清酒趨勢與未來的觀察。

【清酒入門課】是否熟成?為什麼那麼貴?如何保存?疑難雜症一次解答

燒酎、泡盛跟清酒一樣嗎?清酒吧、居酒屋常見的小木盒有什麼功能?從釀造到保存的方法為你說分明,再也不覺得清酒陌生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