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和食直誠】一貫入魂的江戶前美味

年輕時曾經有人跟我說:「日本人只要會捏壽司,到任何地方都有辦法生存。」世界各國都有壽司店,壽司就是如此備受愛戴。

【旅社寄宿】江佩津/岸上的寂寥

「來了就是要搭船跳島,才能夠體會馬祖人的感覺。」因著這句話,原本只打算待在一座島好好休息的我,訂下了前往東莒的船票。

舊戲院與老旅社的轉生術,喚醒小鎮上世紀的繁華記憶

以一個大多數班次均為區間慢車的車站來說,擁有三個雙向月臺,以及雙層的車站建築,嘉義的大林站,算是十足氣派。畢竟這裡曾經是嘉義首富之地,不僅清人開墾得早,且擁有南北-東西向交通樞紐之區位條件,再加上附近有多處軍隊駐紮地,以及當時屬於先端的製糖產業。座落於人貨交匯處,「雙鐵共構」與「(製糖)科技新貴」的概念,在20世紀的前期就已經在大林發酵,夜夜笙歌,是當時的日常。

鄉間小路慢時旅社

《鄉間小路》2021年1月號 慢時。旅社

訂房網站一打開,從經濟實惠的背包客棧,到頂級奢華的度假飯店,爭相吸引旅人「下次來住一晚好嗎?」在設備、服務、價格什麼都要比的旅宿廝殺戰外,城鎮中的老旅社顯得特立獨行──滿頭白髮的經營者、簡易的服務、老式的裝潢,彷彿時光在此慢下,隔絕外界的瞬息萬變。默默見證一地興衰的老旅社,今日營業中。

【神明好農情】陳永華與鹽田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出現在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韋小寶的師父,人物原型就是鄭成功的謀士陳永華(1634∼1680),歷史上真有其人,在臺期間貢獻良多,受到臺民愛戴,過世後成神被供奉於臺南永華宮,稱為「陳永華將軍」。

老旅社洗淨鉛華,傳唱溫泉鄉的素樸底蘊

拖著行李,在溫泉路的巷弄間左拐右彎,好不容易找到亮著暖黃燈光、印著Solo Singer Hotel的招牌燈箱,一進門,映入眼簾的卻是「賓城旅社」四個立體手寫字招牌——國際與在地、現在與過去在此交會,歡迎來到北投。

【辦桌田野手札】與神靈共享的米粿雕看桌

舊時俗諺「一塊桌食,一塊桌看」指在普度、建醮、過爐等廟會活動中,除了有讓信眾親友共食的辦桌, 還要另外擺設「看桌」供神靈享用,可說是敬奉靈界的辦桌。米粿雕即為一種看牲形式。

蜂巢蝦、西魯肉、肉粽鰻……手路菜與辦桌文化的地毯式踏查

食各地總舖師的手路菜、看歌仔布袋戲團扮仙拚臺、迺廟口吹糖陀螺捏麵人攤……2019年初的「臺灣尾牙」不見藝人表演或老闆抽獎,而回歸「尾牙謝平安」初衷,彷彿穿越到一場阿公阿嬤時代的辦桌。活動結束,主辦人顏震宇尋訪總舖師的腳步仍未停,繼續讓辦桌重回更多庄頭,他充滿自信地說:「我把辦桌辦回30年前的樣子。」

辦桌靠這味!總舖師沒說出口的訣竅

每回吃辦桌,總是期待著這次總舖師又會端出什麼澎湃好料。華麗的辦桌菜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小訣竅,在家裡也能端出與總舖師相似,色香味俱全的辦桌料理。由總舖師林明燦唯一弟子林敬富,分享當辦桌學徒的甘苦談,還有在辦桌後臺看到的料理美味小撇步,不藏私傳授經典菜式及創意辦桌菜食譜,讓大家在家也能食辦桌!

【新世代辦桌】在老眷村辦桌,重溫古早人情味

清空馬路,擺上紅桌紅椅,席開25桌,眾人伴著現場演唱的國語老歌吃辦桌菜,高雄黃埔新村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這不是喜宴,而是曼曼甜點負責人汪曼君11月1日主辦的辦桌活動,連結進駐黃埔新村的創業青年、高雄市政府與文史工作者,並開放一般人報名,吸引人踏進眷村,關注逐漸被遺忘的眷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