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墟市界的Mall

文字攝影/蘇凌

今天,號稱北港扛霸子的朋友,帶我來到每個月日期尾數三、六、九才開市的北港牛墟。一到,她就大呼:「怎麼變成這樣!」我轉頭一看,不就是一大片水泥地上、間隔整整齊齊的攤位嗎?兩年前因為水利工程,牛墟遷到附近的紙廠空地,直到去年底又搬回橋下。扛霸子說,過去牛墟擺攤區的劃分並不清楚,連走道中央也有攤販,沒想到現在路平且寬,還能騎機車逛牛墟,「簡直墟市界的Mall!」

北港牛墟主要分為兩區,一是公所劃分格位出租的主要攤販區,二是北港大橋正下方陰影處的私人出租區。橋下賣的以古物為主,若攤上的東西種類單一,比如全是佛珠,那八成是批來的仿古董,反之如果從寺廟屋頂剝落的剪黏小人,到村裡壞掉的廣播器都有,就肯定是個人私藏老物了。

一位老闆端出「掐絲琺瑯」盤,這門明清盛行的技藝,得先把銅絲掐成需要的形狀,焊接到物體表面,再把各色琺瑯填入銅絲格線內,最後才入窯焙燒。在盤上灑了些水,花紋色澤在日光下映得更透了。老闆又拿起幾個石雕和廣東綠釉燒製的龍蝦狀筷桶,愛惜的說「古董啊,不消風不失重,越摸越光滑」,比鑽石還要恆久遠。

對面阿伯的收藏,則多是民國三、四十年發行的刊物、郵票、漫畫和幻燈片,日常而樸實,更能看見早期常民的生活軌跡。翻開一本公學校家庭通信簿(聯絡簿),可以一覽這名大正14年出生的小男孩的學科和操行成績,事後上網一查,這位當時成績老是拿丙的男孩後來到日本留學,返國成了楊梅國小的老師!

不再有牛隻交易的牛墟,賣著意料之外的東西,一卡車的二手書、活體家禽、寶劍、炒三杯鱉(好難念),連國術館也來擺攤,光天化日下進行使人哎哎叫的刮痧推拿。

一輛白色貨車車廂門全打開,就成了一大塊白色背板,車上音響設備一應俱全。地上是散落的金紙和幾張板凳,還有一匹黃布,蓋著條蟒蛇,前方聚集了觀眾,準備看法師表演「財神生水」。

PROFILE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市場,並龜速記錄菜市場踏查雜文於粉專「蘇菜日記」。喜歡蒐集老故事,熱愛一切令人絕倒的幽默,絕倒之後,再爬起來將它們寫下。

工序繁瑣得不如掐死我的掐絲琺瑯。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