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食旅味】打牛奶的牧羊人觀光客

文字.攝影/劉盈慧

臺灣曾是農產品及畜牧王國,但生在北部的我往往只能看到最後的貢丸湯,生活周遭常見的動物是街頭路霸小黑狗、廟裡水池的長壽烏龜。歐洲講求生態平衡,郊區草原上常看到羊群、牛群,甚至鵝群、兔群;這天我參觀完吸血鬼德古拉的家、羅馬尼亞的布朗城堡後,在搭公車回家的路上看到草原上有點點密集的牛群,立馬急按鈴,不管外頭打雷烏雲、偏離航道多遠,我感到牛群正呼喚我。

在雷雨交加的草原上,我往牛群的方向走去,遇見了忙著擠牛奶的酪農,一位酪農配一頭乳牛,他們披著雨風衣蹲在乳牛前,雙手來回不停擠奶,年紀最小的看來不到歲。原來我私闖了野生商業畜牧棲息地,英語不通,只好一直傻笑來證明我沒有惡意。其中一位酪農拿了他的迷彩外套給我遮雨,並從保溫牛奶運輸桶倒了一杯剛剛擠出的牛奶給我喝,這是人生第一杯不微波卻溫熱的牛奶。

喝完象徵友好的牛奶後,酪農帶我去草原的另一側見他的羊群。他隨地在草地上撿了一根樹枝,用手指吹口哨來驅趕羊群,我跟著他的腳步成為牧羊人。羊群很可愛,動作緩慢神經大條,盲從但合群,牧羊人一個聲響動作刺激領頭羊,其他羊咩咩也亦步亦趨。最後羊群被驅趕到荒野中一個小木棚裡,酪農們這次換成忙著擠羊奶。天氣逐漸放晴,烏雲裡透出陽光,青草混合泥土的氣息陣陣撲鼻,空曠的原野只剩牛羊的叫聲。這是一段觀光客誤踏畜牧區,成了牧羊人的經歷。

羅馬尼亞位在歐洲東南部,鄰居多是斯拉夫民族,但本身的語言文化屬拉丁派,還比較偏向遠在西歐的法國,加上18世紀前曾被土耳其統治過,羅馬尼亞料理受到文化、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充滿德式、希臘式、土耳其式的元素。羅馬尼亞料理的最大特色是融入口中的一種「酸」,他們會使用檸檬汁、酸菜汁、醋或一種稱為bran的小麥麩皮發酵後的液狀飲料入菜調味,代表料理是暖胃的熱清湯ciorba。

PROFILE

劉盈慧 一位背包旅行43國的旅人,我和我自己上路。用地圖搜集文化,用美食理解歷史,逛市場是欣賞庶民生活的總和。曾任聯合報記者,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