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二水,鐵路不轉人轉

文字.攝影/蘇凌

位在彰化東南隅的二水,作為集集線的起點,是自西部進入車埕,也是鐵路支線轉乘縱貫線的必經之路。早年二水車站前的日日新商店,為了接應往來不絕的旅客,竟然領先7-11、率先當起24小時雜貨店,還兼賣現打木瓜牛奶和剉冰。隨著二水的沒落,剉冰機也鏽得轉不動了,裝剉冰的淺碗和湯匙還散落在一旁,彷彿客人剛吃完,只是蒙上一層厚灰,幾年來從沒收拾過。

目前雜貨店的商品以提神菸酒飲料為主,買菸的阿伯見我東張西望,指著門口的冰櫃,說是1975年味全公司贊助的,裡頭結霜的冷媒管還特意彎成味全的五個圈圈商標狀,像是冰櫃裡的一場冬季奧運。車站前當年也開了間氣派的四層樓亞洲大飯店,在據說已歇業的如今,門口那兩頭胸口挺得老高的金獅,還是令人深信走進去就能訂上一間房。

繞出車站圓環,光文路上的兩層樓老街屋,立面上刻著店號「合興珍」三字,那勾、撇、捺模擬毛筆分岔的樣子,細瞧才看得見蒼勁。半開的鋁門內,隱約瞧見一個阿姨盯著電視邊把報紙疊好,似是一般民宅。何以有著店號?阿姨說,她們在20年前買下這棟屋子,過去的「合興珍」是二水街上唯一的麵包店,名曰鄭合的老師傅對小孩可好了,八七水災時,街上水淹得滅頂,鄭合讓附近的小孩全待在店鋪二樓避難,且人人有麵包吃。後來麵包店搬到更靠近市區的地方,老師傅的兒子便開始在這販售那零下40度的滋味——凍凍果,直到兒子也去了臺北,阿姨一家便買下這棟老房子,當年「躲樓上吃麵包」的女孩,現在可是扎扎實實地在麵包店二樓生活啊。

車站前的光文路到員集路三段一帶,被稱為二水老街,早期二水有錢人家大多在這裡蓋紅磚房,1966年時甚至蓋成了首棟鋼筋混凝土的醫院,醫療檢查項目還清晰地寫明於門口白板,卻已無人看診。光文路直走過了溪邊巷,就搖身變成員集路,也漸漸進入街販密集的市場區域。

路邊有個阿嬤,她的攤位是一輛腳踏車,賣著後座擺的在欉乾香蕉葉。在二水,大家會用乾燥蕉葉包鼠麴粿,不只是剪一小塊墊在下方,而是一摺一摺把粿裹得像小禮物。阿嬤叮嚀,用乾蕉葉包著粿拿去炊才會「軟軟」,如果用新鮮的葉子包著炊粿,就會「ㄉㄟˋ˙ㄉㄟ」,聽不懂?「反正就是葉子會破掉!」阿嬤看我望著蕉葉止不了對粿的渴,便說她再兩天就要包粿,問我喜歡吃什麼餡的,簡直把我當成她的孫子。

PROFILE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市場,並龜速記錄菜市場踏查雜文於粉專「蘇菜日記」。喜歡蒐集老故事,熱愛一切令人絕倒的幽默,絕倒之後,再爬起來將它們寫下。

阿嬤強調,香蕉葉一定要在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