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06 頁
辦桌靠這味!總舖師沒說出口的訣竅
每回吃辦桌,總是期待著這次總舖師又會端出什麼澎湃好料。華麗的辦桌菜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小訣竅,在家裡也能端出與總舖師相似,色香味俱全的辦桌料理。由總舖師林明燦唯一弟子林敬富,分享當辦桌學徒的甘苦談,還有在辦桌後臺看到的料理美味小撇步,不藏私傳授經典菜式及創意辦桌菜食譜,讓大家在家也能食辦桌!
【新世代辦桌】在老眷村辦桌,重溫古早人情味
清空馬路,擺上紅桌紅椅,席開25桌,眾人伴著現場演唱的國語老歌吃辦桌菜,高雄黃埔新村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這不是喜宴,而是曼曼甜點負責人汪曼君11月1日主辦的辦桌活動,連結進駐黃埔新村的創業青年、高雄市政府與文史工作者,並開放一般人報名,吸引人踏進眷村,關注逐漸被遺忘的眷村文化。
【新世代辦桌】辦桌菜登上舞臺,邊吃邊看戲說人生
國家兩廳院廣場舞臺前,觀眾一邊看戲,一邊吃著國寶級總舖師阿燦師(林明燦)的油飯和菜尾湯;臺上賓客除了觀戲、當演員,還可以享用經典辦桌菜。這是國家兩廳院藝術出走作品《十二碗菜歌》,2019年起連兩年在臺北及臺灣偏鄉免費巡演,讓辦桌文化以不同以往的脈絡進入民間。
【新世代辦桌】澎湖海味辦桌,海風也吹不散的暖暖情意
身為一位吃辦桌長大的澎湖女兒,離島出走工作室創辦人楊馥慈今年在澎湖紅羅村舉辦首屆紅羅罩潮間生活節時,就決定納入辦桌元素。10月傍晚,紅羅北極殿的廟埕搭起布棚,旅人與村民一面享用美食,一面聽當地耆老與青年對談地方文化。入秋漸強的海風,吹不散越夜越暖的情意。
【新世代辦桌】找回庄頭辦桌記憶,跟著餐桌到產地旅行
小時候,廖誌汶總期待庄頭辦桌。他出生宜蘭三星鄉農村,辦桌在他心中,是人們暫時卸下農忙辛勞,互助共享豐盛「大菜」的時刻。左鄰右舍熱情出借自家桌椅,婆婆媽媽擔任水腳幫總舖師洗菜切菜,西魯肉香氣漸濃,當大人忙著動筷,他則為生動的蔬果雕盤飾著迷。30年後,在音樂界打滾多年的廖誌汶回鄉與夥伴創業「幸福果食」,發起「稻田裡的餐桌計畫」,邀請人們走進田裡、果園、魚塭,擺開露天筵席。
總舖師之外的幕後英雄——我們也是辦桌人!
辦桌是團體作戰,除了指揮大局的總舖師,還要有廚房助手與端菜小姐組織成精銳的部隊,才能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料理馬拉松中打下完美的一仗。北部稱廚房助手為小工(sió-kang),而據說因為他們負責清洗工作,腳時常弄得溼答答的,所以南部稱之為水腳(tsuí-kha,官方表記為水跤);為賓客上菜打包的端菜小姐則多由家庭主婦兼職擔任。這些立大功的小兵有著什麼樣的辦桌故事?來聽聽他們現身說法!
【田野保存食】女兒的自煮隔離
女兒去年9月到京都大學當交換生一年,農曆過年時,全家一起去京都跟女兒開心過年,回國之後疫情爆發,接下來就如大家所見,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全世界呈現一副末日景象。我一度非常擔心一個人留在日本的女兒,甚至希望她可以提早回來。但是女兒非常堅定地說,沒有什麼問題需要提早回來,一年結束後她就會如期回家。
【農遊食趣】芸香科點點名,冬季柑橘大爆發
秋冬是芸香科植物的天下。所謂芸香科,用最簡單的角度來看就是柑橘家族,這個家族成員全球合計160屬、超過1700種,在臺灣約有17屬、五十多種,從南到北我們所熟悉的柳丁、椪柑、文旦、大白柚、金桔、金棗、檸檬等等都是,每年只要秋風吹起,它們就陸續成熟,酸甜好滋味直到隔年初春3月。
【菜市人生場】此溪湖非彼西湖
彰化縣溪湖鎮上,有條南北向的平和街,但它從某一段開始,就忽然成了員鹿路三段,沿這員鹿路往北走,便會遇上一廟名為福安宮,大剌剌的堵在Y字型岔路口。相對於被稱為「街頂」的福安宮一帶,俗稱「街尾」的平和街,一直到日治時期,蓋了現在的溪湖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人才多了起來。
【餐桌通信】交換自家餐桌的美味
敦子老師你好:怎麼會呢!地瓜味噌湯聽起來就是一個很棒的組合啊,這種這麼好吃你怎麼會不懂呢的心情,真的會覺得,哼,沒關係我自己吃。不過我有發現喔,日本似乎對於特定料理該加什麼、不該加什麼,好像都是決定好的,沒有自由變通的餘地。有一次不過是在壽喜燒裡加了幾塊白蘿蔔,就有人哇哇叫說沒看過壽喜燒加白蘿蔔,白蘿蔔這麼合群的角色,吸了湯汁只會更美味而已啊,不過也許是臺灣人太自由了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