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菇
林家鼎思考著,如果能提供符合FSC驗證(木材產品的追溯驗證)的木屑給菇農,就可以生產出從頭到尾符合食品溯源標準的香菇,那不只是可以幫助菇農提升產品價值,甚至還可以發展從育苗到下腳料的「林木全利用」經濟模式。
菇類不適合高溫,即使相對耐熱的香菇,也快要抵擋不住愈來愈高溫的環境;香菇不會種在環控菇舍裡面,而只會種在一般的菇寮,溫度及濕度都無法控制,在不適當的環境下,香菇的收成變差。別擔心,農試所設計出香菇寮改造方案,只要花少少的錢,就為能為香菇寮降溫加濕,讓香菇在舒適的環境裡長大,鮮香菇的產量因此增加,品質也優化。
今年初至10月15日,高麗菜進口量已逾5.6萬公噸,被農民疑為拉低國內價格的元兇,近來更傳出有中國高麗菜疑似以第三地名義輸入,以「洗產地」方式進入國內市場,衝擊國產高麗菜的產銷平衡。農委會15日表示,經與相關政府單位研商,決議增列高麗菜、大蒜、紅豆、香菇等11項輸入農產品須檢附原產地證明,保障農民權益與國人食品安全。
端午節、農曆春節前,都是走私大陸香菇的旺季,因為國內香菇的季節性需求大,走私香菇有利可圖,欺騙消費者常見並有用的手法,是把大陸香菇跟國產香菇充分混和後再出售,大大降低成本,又能充分偽裝。海關經常抓到走私香菇,觀察走私與國產香菇的外觀,真的很難辨別,專家說,香氣有明顯差異,消費者若是盲測產地大概就只能用這招。
不過這幾年呂昀陞發現,前頭菌種若保存不良,菌種活力衰退,即便後來用液態菌種發酵也不夠,他解釋,假如該菌種只有一到兩成是好的,其餘八、九成老化的性狀有可能在發酵時,把好的性狀蓋過去,最終菇的產量還是會受影響。
徐國全則提醒,端午節將近,又是中國大陸走私香菇的旺季,中國的香菇因運輸關係容易有異味、悶味,菇傘表面也不像臺灣香菇有漂亮的皺褶,中國香菇的菇傘表面會裂開,消費者在選購時可從外觀、顏色和氣味進行分辨。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自1974年,發表香菇栽培新方法,並陸續於1983、1986、1993年編印推廣手冊後,乃漸次取代了大部分的「香菇段木栽培法」。此一「香菇栽培新方法」,是以木屑壓裝於塑膠包內,再經高溫殺菌後,接種培養而成
昔日國人傳統上認為,食用菇類乃屬山珍,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之美食,據今 2017年已 80~95歲之長者所知,1950年代前,在臺灣一般民間之宴會,必須是『幼席』,亦即高檔餐宴,才會有一道香菇佳餚襯置;若有此香菇者,在評價上,就非僅靠豬鴨鵝之肉食可之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