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香菇菌種來源寡佔,新社農會擬設立新公司提升養菇品質

文/ 郭琇真 首圖攝影/ 謝佩穎

端午節將近,在大戰南北粽之前,粽子界不可或缺的專業配角「香菇」需要關切!臺灣香菇菌種場僅兩家,為因應每年2億多包的太空包香菇栽培需求,長期過度繁殖單一菌種,再加上菌種保存方式老舊、氣候暖化等問題,菌種弱化嚴重,衝擊香菇產能,去年每萬包只剩220公斤。

為解決這問題,臺中市新社區農會預計今年成立全國第三家菌種公司,並與農試所合作,技轉液態菌種、復狀技術等新式菌種培養方法,逐步將老化的菌種變年輕,提升菇類市場競爭力,讓製包場、菇農有更多的菌種選擇。

菌種弱化成菇界危機 新社農會擬創第三家菌種公司

臺灣香菇產值約40億,但近十年來香菇產能直直落,據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國內太空包香菇每萬包的產量從94年256公斤,下降到去年只剩220公斤,因應產能減少,國內香菇栽培數量這十年雖擴增8000萬包,但香菇價格還是翻倍成長,目前一公斤產地價約在1500元左右。

根據統計,臺灣太空包香菇產量正逐漸縮減,雖價格部份呈現翻倍成長,但造成產量縮減的菌種弱化,卻是不容忽視的迫切問題。(圖片提供/上珍香菇)

造成香菇產能下降的原因很多重,天氣太熱、木屑匱乏影響太空包品質等,但其中最關鍵的是「菌種弱化」。目前國內菇類菌種場僅農林和阿興兩家,臺灣的香菇菌種20多年前從日本引進,菌種場因應龐大的市場需求,過度繁殖單一菌種,菌種於是開始退化。

臺中市新社區是全國最大香菇產地,為因應菌種弱化的問題,新社區農會三年前在農糧署補助下成立「臺灣菇類菌種產發研究中心」,不斷配合農試所進行田間試驗、優化菌種,同時他們還分別向東勢、石岡、豐原、大甲、龍井、大肚等六家農會集資四千萬,共同成立菌種公司,五月剛走完地方政府的審核程序,最快今年可能成立。

菌種弱化不是老 是保存出問題

目前國內菌種生產採傳統的固態培養,先將菌種放入培養皿以低溫4℃進行保存,再接種麥粒瓶繁殖,平均一瓶能繁殖50瓶。但國內市場年需求約四百萬瓶,菌種商至少需繁殖數十代,代數增加、風險也會累進,農試所植物病理組菇類研究室的呂昀陞觀察,每年大約九月、十月以後產生的菌種越容易出現突變、弱化的跡象。

過去坊間總以為問題出在菌種過老,呂昀陞說,其實這是錯誤觀念,菌種會弱化是因為保存不好,過程中導致部分種性喪失,如果有良好的菌種保存方式,菌種商願意改善菌種製程,再加上復狀技術的搭配,「菌種即便放一百年還是可以用!」

此為木耳的復壯培養基測試。左上角是菌絲退化的樣本,放進不同培養基後菌絲生長產生不同狀況。(圖片提供/呂昀陞)

呂昀陞指出,一般菌種場保存菌種的方式就是將菌種放入有特定營養的培養皿以4℃冰存,通常都放半年以上等到隔年要開始生產菌種才拿出來使用,但長期菌種只吃特定營養會產生依賴,「就像人一樣每天只吃糖,吃久了健康會出問題。」

三年前呂昀陞研發出「液態菌種」,目前這種菌種發酵方式是鄰近日、韓、中國的研發重點,透過將菇菌放入含有糖、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液態中,短時間內提昇菌種活性,非但能提升太空包的良率和抗逆境性,據田間試驗,平均產量約可提升一成,而且只要繁殖四代就足夠國內全年產量,大大降低繼代繁殖的風險。

液態菌種+復狀技術 讓老化菌種變年輕

不過這幾年呂昀陞發現,前頭菌種若保存不良,菌種活力衰退,即便後來用液態菌種發酵也不夠,他解釋,假如該菌種只有一到兩成是好的,其餘八、九成老化的性狀有可能在發酵時,把好的性狀蓋過去,最終菇的產量還是會受影響。

將香菇品種黑早接入段木(楓香)進行復壯培養。(圖片提供/呂昀陞)

為了解決這問題,呂昀陞進一步開發出「復壯技術」,就是在菌種發酵前,透過數個復壯培養基的定期更換,讓菌種的養份補足、不偏食,必要時甚至將菌種接回木頭培養,讓菌種的酵素系統恢復正常,就好比說人不能每天只吃糖,要吃飯、吃菜、吃肉等,均衡一點,「菌種才會年輕化。」

目前包含液態菌種、復壯技術等套組化技術,農試所打算技轉給臺中市新社區農會即將成立的菌種公司。新社區農會總幹事羅文正表示,目前國內菌種公司只有兩家,因供不應求,容易發生菌種品質控管不佳等問題,農會希望透過成立國內第三間菌種公司,技轉農試所的專業技術,讓優化的菌種可以量產,提供菇農更多菌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