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試所修訂皮蛋、鹹蛋碳足跡PCR 助產業強化出口競爭力

華人社會有食用皮蛋等鴨蛋加工品習慣,畜試所修訂完成碳足跡PCR,讓業者監控碳排放有依據。(攝影/何忠誠)

華人社會喜歡食用鹹蛋、皮蛋等鴨蛋加工品,臺灣112年加工鴨蛋製品出口量即達1,183公噸,產值超過1.4億元。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完成調理蛋品與醃製蛋品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Product Category Rules, PCR)修訂,去年6月6日已由環境部正式公告,提供標準化的碳足跡計算方法,可供業者精確監控碳排放,預先因應未來國際上可能設置的碳邊境關稅政策(CBAM),強化產品競爭力。

臺灣的加工鴨蛋製品主要出口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等國。隨著全球減排意識提高,各國陸續規劃CBAM,未來出口產品若碳含量超過進口國標準,恐將面臨碳關稅課徵的風險。畜試所因此修訂PCR作為產品計算碳足跡的基礎,讓業者能提早與國際接軌,避免因缺乏碳足跡數據而影響出口。

畜試所表示,透過目前修訂的PCR協助產業提升減排意識,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未來也將持續收集產業應用回饋意見,供後續展延時調整優化,以確保產業永續發展。業者如對調理蛋品與醃製蛋品PCR內容與相關應用有興趣,可洽詢畜試所東區分所副研究員蘇晉暉,聯絡電話:(03)9503107分機103。

調理蛋品與醃製蛋品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的生命周期流程圖。(圖片提供/畜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