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非洲豬瘟
今年8月中國首度爆發非洲豬瘟,短短一個多月已在6個省18個農場陸續傳出疫情。根據防檢局統計,光是今年1月至8月,旅客違規攜帶動物產品入境共裁罰696件,其中就有將近一半來自中國。
中國非洲豬瘟已累積13起疫情,美國、聯合國接連警告,非洲豬瘟恐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從事養豬、飼料和肉品事業的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曾經歷過1997年口蹄疫,面對嚴峻的疫情,他特別站出來呼籲養豬業者「自己的產業自己顧」,這段時間豬農應減少應酬,盡量避免進出別人的豬場,同時呼籲政府,除了提防中國豬肉走私,也要注意其他國家的肉製品原料是否來自疫區國,要抱著「非洲豬瘟會來」的心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在5天內增加了5例,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可透過未加熱的廚餘傳播,農委會日前指出,若疫情升溫,可能禁止臺灣廚餘養豬,然而目前國內高達三分之二廚餘依賴餵豬去化,許多按照政府規定、花大錢加熱廚餘的養豬業者認為,環保單位沒能力處理這麼多廚餘,且廚餘經加熱即可消滅病毒,大部分豬農都按規定加熱,政府應檢查、輔導現行不合格的豬農,而非直接全面禁止。
到底該如何拿捏產業、環保、防疫的平衡,林榮信認為,「產官學研要一起坐下來討論。」黑豬的確有特殊風味、解決環保問題,但非洲豬瘟也不是開玩笑的,1997年養豬業遭口蹄疫重創的教訓不遠,必須盡全力防堵疾病可能的傳播途徑。
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全臺共有62萬5千頭豬採廚餘飼養,佔全臺在養頭數11.6%。根據環保署統計,每頭黑毛豬成豬期,每天可消化廚餘約 5~10公斤,3000頭豬的養豬場每天可消化掉10萬人廚餘量。
國內廚餘養豬大多是黑豬,白豬很少用廚餘養。真正拿廚餘來養豬的數量很少,一般大型或企業化養豬不願意,第一麻煩,第二味道不好,第三要去收廚餘,一般會用廚餘養的都是幾十頭的小廠,當副業在養,才會去收廚餘,或者有固定的廚餘來源,例如阿兵哥、學校,不然現在飼料那麼便宜,金門養豬戶就是用阿兵哥廚餘養。
「關鍵在政府應審慎處理、大力宣導,透過觀念的建立,盡可能讓大眾了解這樣的行為恐會造成臺灣多大損失,業界也會比較安心。」江輝邦說。
行政院農委會繼17日召開專家會議,祭出多項新措施強化走私查緝、邊境管理,以阻絕病毒隨走私肉品、旅客入境;防疫層級確定要再擴大,22日將召開「因應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第1次跨部會聯繫會議」,與會單位包含國防部、交通部、環保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陸委會、財政部關務署、內政部移民署、衛福部及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由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主持,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並指示各機關、單位全力協助和配合。
金門是臺灣走私肉類的高風險區,防檢局17日因應中國疫情升溫召開座談會,會議中指出,將對加強對往返金門旅客的出入境宣導及查核,避免民眾帶相關違禁物品。
後來西班牙又將感染區劃分為感染區,以及1年內無臨床症狀爆發但還有少量血清抗體呈陽性的區域,慢慢控制非洲豬瘟感染範圍,終於在1995年成功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