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風險】中國半月內連三起非洲豬瘟疫情流行病學不明,專家籲廚餘養豬風險不可輕忽,應特別監控

文/郭琇真

首圖攝影/謝佩穎

中國半月內連續爆發三起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地點分布於東北瀋陽、華中河南與華東江蘇連雲港,三處疫情是否相關?感染來源為何?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尚不明朗,中國農業部正在研究分析中。面對中國疫情不明,根據過去歐洲與南美國家的非洲豬瘟流行病學調查經驗,臺灣豬病學者呼籲,除將離島列為高風險監測區域外,有鑑於非洲豬瘟病毒藉由廚餘跨境傳播的風險極高,本島以餿水養豬的豬場也應盡快納入監控範圍,並全面展開血清學監測。

半月內三起疫情分處中國東北、中部和江淮,流行病學不明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8月3日確診東亞第一起非洲豬瘟疫情,便立即劃出封鎖區,撲殺8116頭豬。8月15日,正當遼寧省政府召開記者會宣示,疫情已獲控制之際,隔天中國最大肉品加工商雙匯集團旗下的「河南鄭州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場」又被證實,一批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鶴立鎮交易市場的豬隻感染了非洲豬瘟。

事後雙匯集團雖配合中國政府,撲殺連同屠宰場內共1362頭豬隻,但疫情仍不斷南下,19日華東地區的江蘇省連雲港海州區有養豬場的豬隻出現不明原因死亡,後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確診為非洲豬瘟疫情,截至昨晚,共發病615頭,死亡88頭。

目前江蘇省連雲港海州區已啟動封鎖、撲殺、消毒等應急響應機制,並禁止所有豬隻或豬肉加工產品運入或流出封鎖區。出事豬場附近3公里均被中國農業農村部劃作疫區,範圍內豬場的豬隻需全數撲殺。

由於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來得突然,根據疫區當地流傳出來的視頻,許多豬隻還來不及進行人道撲殺作業,就活生生被運豬車倒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掩埋,現場豬隻哀號聲不絕於耳,令人不忍卒睹。

因應非洲豬瘟疫情,中國防疫單位撲殺疫區內豬隻,幾乎未經人道處理,直接活埋,令人不忍卒睹。(圖片截自中國視頻)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半月內發生三場非洲豬瘟疫情,疫情分散在東北、中部和江淮一帶,彼此是否存在關聯性,中國農業農村部也正在調查中。

中國首例發病率、死亡率低,專家推測恐為易遭忽略的弱毒株

和以往國際非洲豬瘟高傳播力、高死亡率的特徵迥異,根據《中國動物檢疫》8月份剛出刊的〈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的確診〉文章顯示,中國第一起瀋陽非洲豬瘟案例,其病死率雖然很高(100%),但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

以瀋陽該案來看,爆發疫情的豬場存欄有383頭,但截至8月1日通報當天,僅47頭豬發病,全數死亡,其餘336頭豬都沒有非洲豬瘟臨床症狀。此外中國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隨機採集同群豬30隻的抗凝血及血清樣品,其抗原和抗體都呈現陰性,代表這些豬體內沒有非洲豬瘟病毒,推測這波疫情的病毒株,群內傳播能力有侷限性。

非洲豬瘟病毒有強弱之分,一位長期研究豬病的臺灣學者推測,此次傳入中國的可能是弱毒株,因為強病毒株死亡率高、會出現急性典型的臨床症狀,反而容易察覺,最怕的是弱病毒株長期存在環境中,難以根除,使豬隻出口受限,造成經濟貿易上的障礙。

由於從豬隻臨床症狀不一定能準確判別是否感染非洲豬瘟,面對中國疫情持續爆發,學者呼籲,臺灣農政單位應盡快建立高風險養豬場資料,並進行血清學監測,除了離島(澎湖、金門、馬祖)為高風險監測區域外,非洲豬瘟病毒藉由機場或港口廚餘跨境傳播的風險極高,因此本島以餿水養豬的豬場也應該盡速列入監控範圍,並確保這些養豬戶的廚餘加熱設備落實操作到攝氏70度C以上殺死任何病原,如口蹄疫、非洲豬瘟等。

需盡快建立病毒傳播的風險路徑分析

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路徑多元,有可能透過豬隻走私、旅客私自挾帶加工肉品、空運或船運的廚餘等路徑散播,因此各種可能風險路徑的研擬、評定非常重要。根據《中國動物檢疫》2016年5月出版的〈非洲豬瘟傳入上海市的風險路徑分析〉文章顯示,由於上海擁有虹橋、浦東兩大國際機場和洋山港等六個進出口海港,是連接世界的橋樑紐帶,因此被評估是非洲豬瘟傳入風險性較高的城市。

該文列出8種非洲豬瘟可能傳播路徑,一一分析中國現況,標示出風險等級。例如攜帶未加工煮熟的豬肉製品,風險等級被列為極高,空運或船運的廚餘由於常常是非洲豬瘟跨國傳播的重要路徑(例如非洲豬瘟從西班牙傳播到葡萄牙與巴西即是機場廚餘造成),風險等級雖列為中等,卻也不可輕忽。

文章載明,雖然目前上海空港和船運馬頭的餐廚垃圾是統一由有資質的環保公司回收,並送垃圾焚燒站集中處理,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廚餘流入養豬產業的可能性,仍需確實監控好廚餘流向登記、核對、回收、銷毀等工作。

行政院農委會繼17日召開專家會議,祭出多項新措施強化走私查緝、邊境管理,以阻絕病毒隨走私肉品、旅客入境;防疫層級確定要再擴大,22日將召開「因應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第1次跨部會聯繫會議」,與會單位包含國防部、交通部、環保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陸委會、財政部關務署、內政部移民署、衛福部及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由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主持,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並指示各機關、單位全力協助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