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茶話】淺談茶漏、茶擱與蓋置

不同階段擁有的茶漏款式。

不同階段擁有的茶漏款式。

文字╱攝影 小令

習茶多年,一邊摸索著自己理想的茶席,一邊緩慢蒐集眾多茶具們。

有些茶具,說不上需要與否,但若與茶席搭配得宜,確實會帶來畫龍點睛之妙。譬如最近蒐羅到的「茶漏」、「茶擱」與「蓋置」。

會買茶漏,實屬意外,因為茶壺裡不管有無鑽蜂巢,只要去五金行或大賣場,很容易能找到不鏽鋼製的濾網。家中原有一個金屬製茶漏,然而,有次在茶館中驚見一款竹編的茶漏,驚為天人,除了茶漏功能,還可直接放入茶葉,就能架在馬克杯或茶海上;注入熱水,立即方便泡茶,無需有壺,儼然是出門在外、臨時想快速泡茶的理想小物。但因是竹編,網洞不細密,還是有茶末與茶渣。

有些人在意茶湯裡有無茶末與茶渣,我個人因美觀與品飲要求,也會在意。結果找到一個更小巧可愛的竹製茶漏,網洞細密。雖無附加泡茶功能,但材質與造型已符合理想。

茶擱是擱置、放置茶匙或茶針的道具。猶豫許久是否要買的原因,在於不覺得那是需要「花錢」的東西。朋友說若是「擱置」功能,找顆漂亮的石頭就好。不僅石頭,也看過有人用「玉」,更顯氣派品味。我找過石頭,也考慮過不規則的珍珠、貝殼(從自己的首飾中下),最後,都因視覺效果與材質,跟茶席氣質不搭配而作罷。直到我遇見了一個品牌叫「湛露」。

湛露的絞胎盤極為出色,另一主打的商品是以各式「傳統糕餅」造型的經典模具,翻模成陶作,精美到像是可以收集無數的糕餅,且大小不一,方便我選小的當茶擱,大一點的當蓋置。舊時的糕餅造型,有不少吉祥與象徵之意,甚至帶點季節感(梅花糕的造型),或是方向性(喜鵲、祥獅的頭面朝向)。

買來使用與搭配後極為滿意。糕餅造型的茶擱或蓋置在日常時,可當食物模型,裝飾懷舊古風。在正式茶席上,除了創造話題,也有視覺效果的暗示,譬如有方向性的陶作,可用來引導茶席間的茶客們目光聚焦處,轉向茶壺為主。而帶有季節感的陶作,則能補足茶桌上臨時沒有插花或小植栽的「自然元素」。

左上小物自古物店買來作為茶擱╱蓋置。其他是「湛露」的糕餅造型陶作。
左上小物自古物店買來作為茶擱╱蓋置。其他是「湛露」的糕餅造型陶作。
雙色方巾可當茶巾或蓋置。
雙色方巾可當茶巾或蓋置。

作者 小令

景美人,一九九一年生。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畢。專職侍茶數年。著有詩集《日子持續裸體》、《今天也沒有了》、《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