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雲林
去年大蒜價格大漲,農民種植意願大大提高,今年度大蒜種植面積達5,033公頃,較去年增加7%的種植面積,預估產量可達4萬9,421萬公噸,增產10%,國產大蒜產量雖將近5萬公噸,但國內1年大蒜的消費量達6萬4千公噸,農糧署呼籲蒜農大蒜採收後不需要急於拋售,分批出售以確保收益。
農委會農糧署長胡忠一23日表示,花生成本每臺斤在26、27元之間,現在只要品質不要太差,產地收購價格都有30元以上;去年因地方上流言造成農民恐慌搶賣,農委會不得不進場支撐價格,今年沒有這種現象,價格很好,農糧署尊重市場機制。
臺灣在1970年代是種植綠豆的全盛時期,面積達5,000公頃,但近年來,因為農業缺工及工資上漲,讓大量仰賴人工採收的綠豆成本大幅增加,目前種植面積縮減到兩百公頃左右,年產量也僅剩兩百公噸。僅30年,本土產綠豆大量被進口取代,哪裡還能找到記憶中臺灣綠豆湯的味道?跟著蔡得黃走進綠豆田,聽聽他復耕綠豆的諸多甘苦心情。
雲林花生上周曝曬期遇到降雨,影響花生品質,產地收購價格跌到每臺斤30元。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實際受雨損傷花生僅一成,現在日曬充足,產量也才開始要大出,價格逐漸回升,今(20)日已回到32元。
雲林縣落花生、食用玉米等作物受到5月梅雨鋒面豪大雨影響農損嚴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9日與立法委員蘇治芬、劉建國等人,特地前往雲林縣水林、四湖、褒忠、崙背等鄉鎮關心作物災損情形。
雲林縣是國內最大的大蒜(蒜頭)產地,3月底即將進入盛產,但因去年秋季氣溫偏高,農曆年後反而接連幾波寒流,且天氣忽冷忽熱,使得植株養分回流蒜球不順,蒜球長不大,因此減產,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專家推估,今年產量約減少1成多。
位於嘉義縣外海的外傘頂洲,近年來因眾多原因面積縮小,成輿論焦點。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團隊今年接受海洋委員會委託研究後,宣布已建立外傘頂洲地形預測模型,明年底就有機會針對季節潮汐、颱風等狀況,預測出沙洲面積與體積的變化趨勢,讓相關單位研擬對策,未來沙洲可望不再瘦身。
臺灣幾乎所有鄉鎮區的中心,都有一條名為「中正路」的街道,常是車站、廟宇、市場等重要地標的所在。位在雲林虎尾市中心的中正路上,僅僅五百公尺,就有三個市場,分別為虎尾第一、第二、第三市場。已停業的第三市場位於巷內,徒留漆上了鮮豔色彩、卻倍顯寂寥的攤臺;第二市場位於路底圓環,已拆除改為停車場;而兩市場之間,就是昔稱「虎尾中央市場」的虎尾第一市場。
農委會自20日緊急啟動雲林縣二期花生收購補助措施,中華民國落花生產業協會擔心短期內收購不及,提議納入盤商參與補助收購。但農委會農糧署表示,收購補助措施以農民團體為主,是否放寬補助收購對象,仍要視整體收購狀況加以評估。
今年第二期花生因水災減產,照理說產地價會比往年都好,事實也是,今年11月第一週真的好,花生農可以每公斤78元(每台斤46元)售給盤商,盤商基於第一期花生價格不錯,第二期花生減產,預期產地價還會上揚,紛紛出手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