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頻頻上演的日常穿越劇

文字.攝影/蘇凌
臺灣幾乎所有鄉鎮區的中心,都有一條名為「中正路」的街道,常是車站、廟宇、市場等重要地標的所在。位在雲林虎尾市中心的中正路上,僅僅五百公尺,就有三個市場,分別為虎尾第一、第二、第三市場。已停業的第三市場位於巷內,徒留漆上了鮮豔色彩、卻倍顯寂寥的攤臺;第二市場位於路底圓環,已拆除改為停車場;而兩市場之間,就是昔稱「虎尾中央市場」的虎尾第一市場。
以上資訊,都是一位賣刈包的阿嬤告訴我的,當時她為我指路完畢,用力捏捏我光著的臂膀,曰:「這體格不錯耶。」彷彿在挑豬。 鄰著第一市場的中正路兩側,多是張著五百萬大傘的小販,其中有個阿姨在賣「鴨蛋糕」,攤上貼著七隻褪色小鴨圖,在在提醒妳這不是雞蛋糕。以炭火烘著的烤模,稍延遲翻面,就可能烤出黑色番鴨蛋糕。阿姨兼賣仙草和愛玉,等待鴨蛋糕出模時,碰上一阿桑騎車前來,阿姨看到她,立刻轉身拿出三包仙草、壓低聲音對她說:「厚,妳來了喔,這三包仙草我剛拿去後面藏起來不要賣,怕妳買不到。」嘖,果然是要把關係搞好,才有本錢中午才來市場還買得到東西。

不是雞蛋糕,是一直被我記成鵝蛋糕的鴨蛋糕。

中正路上的店家隨時代汰換,拐個彎進入與市場比鄰的巷子,竟是成排日式木造老街屋。一個阿嬤在女裝店的屋簷下,將大塑膠袋攤平,放上幾把空心菜就開始賣。阿嬤擺攤的家私就是那臺改裝過的嬰兒車,椅墊拆了只留骨架,底部加木板就可以當秤架,扶手還能兼掛幾袋蒜頭。 阿嬤說這市場她看了70年,小時候得早起駕著牛車來,蒐集被丟棄的菜葉,運回家當肥料,「如果撿到鹹草、香蕉莖,還可以編成袋子喔。」婚後,市場更是開伙之必須。兒子要當兵時,阿嬤帶著他拜遍市場周圍八個廟,王爺、二媽、三姓公、濟公活佛、觀音廟……數神像在點厝邊。現在,她和小時候一樣4點起床,循著當年駕牛車的路線,推嬰兒菜車來賣菜,阿嬤從附近的小庄埒內過來,不用20分鐘,「但是回程會跟人家聊天,就要半小時。」

PROFILE

蘇凌 劇場演員,同時龜速書寫著自己的菜市場踏查雜文粉專「蘇菜日記」。忙碌時不會放棄游泳,以及雖然每次半途都會後悔,但還是喜歡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