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孟寬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饕客新體驗!生食絲瓜搶鮮嘗

「很多人都說,吃過這顆絲瓜就回不去了。」瓜農林孟寬介紹辛苦育成的水果絲瓜,掩不住滿臉的笑意與自信。他伸手觸摸檢視懸在瓜架的圓胖絲瓜,映照正午日頭,煥發出清澈綠光。這顆難得能生食的水果絲瓜,嘗起來鮮脆輕甜;原本絲瓜特有的厚重瓜味變得若隱若現,甜度堪比水果,是近年蔬果市場裡饕客搶購的嘗鮮食材。

正冒出頭的紫甜蘆筍。
封面故事
在綠霧中破土而出的本土蘆筍

「一罐阿斯巴拉。」走入雲林鄉下的老雜貨店,仍可聽老一輩人講這奇特暗語,要來買包裝上印有清涼美女圖的神祕飲料。所謂「阿斯巴拉」原來是蘆筍的代名詞,源自日語中蘆筍的簡稱「アスパラ」(asupara),這個詞彙記憶了臺灣曾為「蘆筍王國」的黃金歲月……

雲林臺西、口湖相繼傳出文蛤大量死亡。(照片提供/蘇治芬委員辦公室)
新聞
氣候變化影響水質 雲林文蛤大量死亡 漁民盼啟動災害救助

雲林縣臺西、口湖傳出文蛤大量死亡,養殖漁民災損嚴重,研判與氣候變化繼而影響水質有關。相關勘查報告、建議表,雲林縣府將報送農委會,若符合救助標準將盡速公告,啟動相關救助作業。

封面故事
虎尾幾分甜,因糖而生的甜蜜小鎮

還沒到清明四月天,田間白甘蔗已收割得差不多了,虎尾小鎮的徐徐微風中摻和三分微甜,暗示製糖的季節已屆尾聲。甘蔗躺在五分車裡,從雲林縣褒忠鄉的13番蔗埕啟程,沿12番、11番、10番、9番,路過糖鐵軌道分歧點「後壁寮旗站」的黃花風鈴木,原路載返虎尾糖廠。

新聞
豪雨不斷農損快速累積至1億5千萬元 木瓜損失衝第一

盧碧颱風登陸中國大陸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外圍環流及西南氣流將持續為臺灣帶來豪大雨以上等級降雨,農委會彙整地方政府查報農業損失災情,至6日傍晚為止,累積農損金額達1億5,508萬元,雲林縣農損災金額達4,551萬元最嚴重,農委會公告雲林縣的落花生、甘藷、甘藍、食用玉米為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項目,自6日起受理申請。

豐年人物
星蘋果商機的隱形推手!電器行老闆轉務農,草根人生漾星光

古坑是雲林縣面積最大的鄉鎮,著名的遊樂園——劍湖山世界坐落於此;這一片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土地,接受了豐足的日照和降雨,栽種著臺灣原生種的咖啡豆,以「臺灣咖啡的原鄉」而聞名。在這得天獨厚的土地,還孕育著極具栽培潛力的新興作物——星蘋果。「美冠園藝」的主人戴文智投入十餘年的精力,潛心研究、改良出果質精良的星蘋果,他也是目前臺灣少數可量產,並外銷至香港、澳門等地的星蘋果農。

新聞
【地方創生術】重建筍寮改造老屋 找回桂林竹產業榮光

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是淺山農村,多數居民從事務農,早年竹產業一度興盛,但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近年更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年外移嚴重等問題。當地居民原本對社區未來發展不抱任何期望,但耆老一句「過去在筍寮是最快樂的時光」,讓當地學校師生帶領的地方創生團隊卯足全力,重現筍寮、改造老屋,還推動「里山生活實踐學校」,原本漂流在外的遊子看到桂林居民重新凝聚向心力,「變得不一樣」,更下定決心回鄉整地蓋屋。

新聞
揮別進口蒜 雲林大蒜產季報到 農糧署估國產蒜今年產量增10%

去年大蒜價格大漲,農民種植意願大大提高,今年度大蒜種植面積達5,033公頃,較去年增加7%的種植面積,預估產量可達4萬9,421萬公噸,增產10%,國產大蒜產量雖將近5萬公噸,但國內1年大蒜的消費量達6萬4千公噸,農糧署呼籲蒜農大蒜採收後不需要急於拋售,分批出售以確保收益。

新聞
花生產地價30元以上 胡忠一:價格好、尊重市場機制

農委會農糧署長胡忠一23日表示,花生成本每臺斤在26、27元之間,現在只要品質不要太差,產地收購價格都有30元以上;去年因地方上流言造成農民恐慌搶賣,農委會不得不進場支撐價格,今年沒有這種現象,價格很好,農糧署尊重市場機制。

新聞
【綠主張】不畏種植風險 雲林小農守護逐漸消失的本土綠豆

臺灣在1970年代是種植綠豆的全盛時期,面積達5,000公頃,但近年來,因為農業缺工及工資上漲,讓大量仰賴人工採收的綠豆成本大幅增加,目前種植面積縮減到兩百公頃左右,年產量也僅剩兩百公噸。僅30年,本土產綠豆大量被進口取代,哪裡還能找到記憶中臺灣綠豆湯的味道?跟著蔡得黃走進綠豆田,聽聽他復耕綠豆的諸多甘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