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外傘頂洲變流失國土 成大:明年可望掌握衰退趨勢

外傘頂洲為國內面積最大的沙洲,近年因多種原因面積衰退,海委會委託學研單位找出對策。(圖片翻攝自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網頁)

位於嘉義縣外海的外傘頂洲,是臺灣西部沿岸最大的沙洲,因緩慢向南流,被稱作「流動國土」。近年來因眾多原因面積縮小,成輿論焦點。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團隊今年接受海洋委員會委託研究後,宣布已建立外傘頂洲地形預測模型,明年底就有機會針對季節潮汐、颱風等狀況,預測出沙洲面積與體積的變化趨勢,讓相關單位研擬對策,未來沙洲可望不再瘦身。

外傘頂洲位於嘉義縣東石外海,沙洲與陸地間的潟湖是嘉義縣蚵仔的重要產地,甚至當地還有賞沙洲的觀光漁筏業,扮演沿海重要的經濟角色。不過,因河川攔沙壩等原因,輸沙量降低、加上海流強勁,外傘頂洲近年頻傳消失危機,海洋委員會也特別將外傘頂洲地形監測與改善措施列為未來3年的重要政策。

成大水工試驗所是於今接受海洋委員會委託研究防治之道,日前宣布外傘頂洲地形變動趨勢預測模型有初步成果。成大水工試驗所副所長江文山表示,團隊以85年至89年與近5年的水文資料,建立預測模型,「現只待把外傘頂洲目前的地形資料調查完成,明年底前即可預測其體積與面積變動趨勢。」

他更進一步表示,未來甚至連季節造成的潮汐變動、颱風,對沙洲帶來的影響也能預先知道,之後就能對症下藥,看是要在哪裡填補沙量,讓外傘頂洲不瘦身,還可繼續維持漁業功能。

至於外傘頂洲現在到底有多大?江文山說,依照潮汐變化,看到的面積也不同,平均海平面(0米線)的情況,可看到的面積約1200公頃,但在高潮位的情況,看到的面積恐怕不到40公頃。因此,研究團隊並非仰賴空拍機,而是使用小型飛機搭載雷射測距儀,以精準計算、建立推測模型。

他同時也說,若是單看高潮位露出的面積,外傘頂洲的狀況非常不樂觀,因為大面積的沙洲在水面以下,「海水會像掃帚一樣整個掃過去」,面積流失的速度就會非常快。

他強調,影響沙洲體積與面積的因素很多,包含海浪、海流、地形與輸沙量等。

江文山坦言,目前還沒辦法精確預測消失速率的原因在於,沒辦法掌握輸沙量與現在的地形,要計算外傘頂洲的面積與體積需要大範圍的水流與地形資訊,約要從濁水溪口到嘉義縣布袋地區,南北長約50公里,過去非常缺乏這方面的測量資源,數據不完整,只能使用跨年度的資料來測試,他期待明年能全區量測完,「有基礎且相對正確的資料,才能提高預測的精確度」。

成大水工試驗所今年受海委會委託執行外傘頂洲地形變動趨勢與預測計畫,副所長江文山說,目前已建立預測模型,待地形量測完成,就能進一步預測衰退趨勢。(圖片提供/江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