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芒果拓韓市場,出口量欲超中趕日有三大挑戰待克服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則輔導農民使用生物製劑和生物防治,例如使用枯草桿菌防治帝腐病。研究員李雪如表示,面對嚴格的農藥要求,農民用藥必須有計劃性,從前期就得開始預防病蟲害,降低後期用藥殘留問題,且生物製劑若等到病蟲害密度上升就已來不及,農民對病蟲害要採預防態度。

新聞
外銷、加工、直銷三箭齊發,目標5年內降低產銷失衡頻度

最近蔬果產銷失衡頻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聰賢今(3)日在記者室召開「水果產銷調節精進作為」,提出未來要提升外銷、加工、直銷數量分別達作物總產量各10%,目標5年能降低產銷失衡頻度。面對很多人關心火龍果將成為下個產銷失衡水果,林聰賢表示,已請農糧署啟動輔導專案,各改良場也進行相關輔導措施。

新聞
耕耘穆斯林市場的第一步:申請「清真認證」該注意什麼關鍵細節?

張馨文說明,目前穆斯林客戶找不到購買管道,廠商也找不到有規模的市場,是臺灣清真生鮮肉品供應亟需解決的問題。「必須知道穆斯林消費群聚的地方,我們才有辦法有規模生產與運輸。因為單點小量的製作成本與運送成本都很高,一定要匯集在一起才有市場效益。」他指出,生鮮肉品不比包裝食品,出貨3天就有報廢成本的壓力,不能隨意鋪貨。公司也積極與連鎖賣場的行銷窗口溝通,嘗試以單店配送的方式供應清真肉品。建議政府單位未來能建立相關平臺,連結臺灣更多有心投入的清真產品廠商,讓有購買需求的穆斯林找到能安心食用的清真食品。

新聞
吸引國際買家力推外銷,臺灣優質農產品進駐「臺灣館」拼品牌

臺灣規模最大專業食品展「臺北國際食品展覽會」將於本月底登場。高雄烏魚子、彰化茉莉烏龍茶、紅藜黑木耳、臺灣原生種香水銀耳、蒼龍斑,甚至是關山米乖乖,也將於場內最大國家館「臺灣館」現身。此次統籌「臺灣館」的行政院農委會也力邀東南亞買家來臺參觀,期望以臺灣農產的品質,吸引飲食習慣較相近的馬來西亞、新加坡買家下訂,開拓臺灣農產加工品的南向外銷市場。

新聞
農委會強化香蕉產銷調節 外銷市場仍需蕉農與氣候配合

郭泰呈表示,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每周平均能出口70公噸香蕉至國外市場,銷往中國約4、50公噸,銷往日本約3、40公噸。中國市場因香蕉種植量大,當地香蕉價格較為便宜,臺灣產地青香蕉價格得落在每公斤10元以下才有外銷優勢;日本市場近年正逢香蕉進口商交棒期,接班人不見得對臺灣香蕉有特殊情感,過去在香蕉價格低迷時,日本每周會購買60公噸香蕉,但現在每周購買量只剩30公噸,目前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正積極與日本溝通,提高出口量。

新聞
若能重回日本市場,臺灣豬肉優勢在哪?

臺灣若能成為口蹄疫非疫區,生鮮豬肉即可恢復外銷,不過,早期銷日肉品廠的設備多已不堪使用,必須更新;臺灣的養豬農民也必須配合生產符合日本衛生安全條件的豬肉,讓日本能重新接受臺灣的生鮮豬肉,如此,臺灣生鮮豬肉銷日還是可以樂觀期待。

新聞
【花間集】姿態優雅的「洋桔梗」,美好生活的浪漫點綴

繽紛的花色、優雅的姿態,是洋桔梗給人的第一印象;時而典雅溫柔、時而熱鬧活潑,是洋桔梗的魅力所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品種則是洋桔梗永不退流行的理由。

新聞
鰻苗出口管制,緊縮與放寬的兩難

每年春節前夕,宜蘭、花蓮等出海口夜晚總會聚集上百位漁民,希望捉些鰻苗賺壓歲錢,但本季鰻苗數量大舉下滑,不到上季的3成,一尾喊價一度近200元,其中有許多非法走私到鰻魚消費大國日本。留不住魚苗,大大影響國內自有的鰻魚養殖產業。

新聞
臺灣蜜棗首輸日,首批1355公斤

克服颱風與果實蠅檢疫問題,協商7年後,臺灣蜜棗今年首度進軍日本,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日前特別到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推銷,還親赴高速公路的農產販售點

新聞
臺灣水果跨足外銷市場,待提升的採後處理實務

臺灣水果過去長期以日本為主要出口國,隨著與中國兩岸經貿合作發展,中國自2013年起躍升為臺灣水果的第1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