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蜜棗首輸日,首批1355公斤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邱祝櫻

克服颱風與果實蠅檢疫問題,協商7年後,臺灣蜜棗今年首度進軍日本,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日前特別到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推銷,還親赴高速公路的農產販售點,端盤子請消費者試吃,「小朋友都搶著吃。」今年2月底開始輸日蜜棗共計1355公斤,但由於棗子易受颱風侵襲,未來如何穩定供貨是一大考驗。

協商走了7年,又遇風災,蜜棗銷日挑戰多

全亞洲最大的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今天落幕,臺灣館最大亮點莫過於蜜棗。2009年,臺灣首次向日本提出臺灣蜜棗輸銷申請,後因東方果實蠅的檢疫問題難有進展。歷經多次協商後,2014年,日本派人員來臺進行低溫殺蟲試驗認證,盡力爭取蜜棗銷日。

2016年11月,日方終預告臺灣產棗輸銷日本法規草案,並於12月完成公聽會後公告解禁,同意臺灣棗鮮果實採取低溫檢疫殺蟲處理後輸日,然而解禁當年,受風災影響,臺灣面臨無棗可銷的窘境。

去年風調雨順,蜜棗豐收,總算在今年挑戰成功,首批試水溫銷了1355公斤,其中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高雄12號」,一顆賣到385日圓(約等於107元台幣)。

臺灣蜜棗今年首度銷日,是2018東京國際食品展臺灣館的一大亮點。

銷日蜜棗通過檢疫,保持品質有學問

農委會防檢局表示,蔬果輸日檢疫十分嚴格,為了符合日本的檢疫規範,銷日蜜棗必須以1.2度低溫冷藏14天來殺死東方果實蠅。而且在蜜棗出貨至日本期間,日本也會有派駐臺灣的檢疫官,逐批進行檢查。

「採前採後所有流程都要仔細控制,而且要全程冷鏈,前置成本不低。」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邱祝櫻,堪稱「蜜棗專家」表示,輸日蜜棗為了能承受長時物流,採收前一定要控制熟度在7.5-8.5分熟之間,而且最好是有機質或者鉀肥含量比較高的田,果實比較結實能耐低溫。「這次也有用保鮮劑,延緩蜜棗的乙烯釋放,讓它成熟慢一點。」邱祝櫻補充,今年出口的品種以「高雄12號」、「高雄11號」跟「金桃」測試市場,未來也會再嘗試「三木」、「中葉」。

「臺灣蜜棗從採收一路到日本消費者手裡,需要18-20天。」邱祝櫻表示,檢疫這關突破後,採後處理的集貨包裝流程將會影響日本消費者享用到的蜜棗品質,這次銷日蜜棗是由高雄的民間廠商泛亞欣農場幫忙處理,效果不錯。另外,邱祝櫻補充,日本對於農藥檢測有自己一套嚴格標準,果園必須按照日本的標準來管理,才能順利通關。

維持穩定供貨是重點

「很多日本人沒看過蜜棗,甚至不知道要不要削皮,也有點懷疑,後來試吃的小朋友都搶著吃。」林聰賢表示,日本不產蜜棗,進口數量也不多,導致日本消費者對蜜棗十分陌生。

林聰賢說,前天赴日參加「2018東京國際食品展」推廣臺灣農產品,也在中日本高速公路海老名休息站區參加消費者試吃活動,結果臺灣蜜棗大獲好評,讓海老名市長也下海幫忙推銷。

林聰賢表示,臺灣自己內銷蜜棗市場很大,這次春節前國內大顆棗子也賣到缺貨,未來面對銷日,必須要維持穩定供貨,才能把臺灣蜜棗逐步介紹給日本市場,幫助拓展外銷市場。邱祝櫻說明,2016年全國蜜棗總產量有2萬8千公噸,其中高達98.6%都是臺灣自己內銷,外銷只佔了1.4%。

根據外貿協會資料,日本是臺灣第二大的農產食品出口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主要輸出品項為水產品、蔬果和花卉。2017年臺灣主力農產食品的總出口額為42.42億美元,2017年出口至日本主力農產食品為7.82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10.6%,連續三年呈現正成長。

臺灣蜜棗在2018東京食品展上也吸引日本媒體前來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