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而種」,紅豆品種愈「純」愈好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農傳媒編輯部

臺灣紅豆每年種植面積約6千公頃,年產量約9千至1萬1千公噸。目前紅豆種植主流品種為「高雄8號-紅蜜」、「高雄9號-紅寶」,皆由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場)研發。高雄場表示,近年因機械混合採收與農民自行留種,導致混雜種植情形惡化,嚴重影響紅豆品質,將與農會或其它單位逐步合作改善,也呼籲農民單一品種種植,愈純愈好。

品種混合種植,管理不易

全臺唯一紅豆育種的改良單位高雄場場長林景和表示,紅豆品種從1974年「高雄選一號」開始至今共計9個品種,都是高雄場育種研發,目前以廣受歡迎的高雄8號和高雄9號為主流品種,也有部分種植10號。然近年因為盤商大量收購,沒有落實精確分類又賣給農友,或者農友原本就混雜種植後自行留種,造成國產紅豆收穫品質不一,嚴重影響紅豆產業。

「不同品種一起種,成熟時間不一樣,管理也容易出問題。」高雄場研究員羅文冠舉例,高雄8號約80天就可採收,自然落葉性可達約8成以上。而高雄9號生長期需要90至100天。如果混種,農民常會因收割期限而使用落葉劑,迫使高雄9號成熟,等同提前採收。混種種植不僅病蟲害難以統一管理,該有的產量出不來,也影響收穫品質。

紅豆品種混雜種植造成田間管理無法統一,也影響收穫品質。

從供應端就存在的混種情形

「跟廠商買種子有8成是自己要的就不錯了,難免都有混到。」全臺第二大紅豆產區高雄大寮(僅次於屏東萬全)紅豆農友黃仁傑表示,自己主要種植高雄10號,面積約1公頃。每年跟廠商購買種子幾乎都有混種問題,可能是因為廠商到處收購,數量龐大,難以全部準確分類。另一位紅豆農友李明蓉則表示,種子混雜造成採收不易,有些成熟了有些不夠,不成熟的豆子還要另外挑掉。

「有時農民會自嘲說,我是種高雄17號(8號+9號)。」高雄場研究員羅文冠表示,高雄8號豆粒較小,甜味香氣濃郁,長時間烹煮較能保持顆粒飽滿;高雄9號豆粒圓潤大顆,顏色鮮紅,賣相討喜,烹煮後容易化開,口感鬆綿。林景和指出,混種種植最核心問題是造成紅豆品質劣化,長期下來將導致品種特色風味消失。

移轉保種技術,把紅豆「純」下來

高雄場表示,為了改善混種問題,去年底已將高雄8號紅豆栽培技術移轉給高雄大寮農會,高雄9號則已技轉給新豐碾米工廠,也與其它廠商洽談中。期望透過種子純化生產技術移轉給業者及生產單位,讓原種種子的保種繁殖關鍵技術穩定,把紅豆品種「純」下來。

佔大寮將近7成產量的高雄市大寮區紅豆產銷班第一班班長王瑞榮表示,班上紅豆種植總面積將近300公頃,目前以高雄9號為大宗。王瑞榮指出,保留好的種子是維持口碑的關鍵,班內成員也都有相同共識。今年將與農會配合種植高雄8號8公頃,預估在3年內推廣到150公頃,不僅協助繁殖,也穩定紅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