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嘉義
許多人一聽到嘉義縣東石鄉,腦中第一個畫面就是一落一落的蚵田。事實上東石鄉還曾經是國內重要的白蘆筍產地,只是隨著產業外移,連帶從業人口流失,加上地層下陷的環境危機,東石鄉人口已較30年前少了3分之1。但有一群婆婆媽媽不忍社區就此失去活力,不僅串連新住民升級自家漁產品,改造廢棄學校變成長輩的樂活基地,107年還拿到國家環境教育獎。她們說,「自己的理想生活要自己打造。」
國內重要溫室設備業者皆展公司在農委會農糧署「農糧產業新南向市場拓銷計畫」輔導下,打造全臺第一座溫室展示中心,中心除介紹溫室種類及重要技術外,更以AR結合虛擬展間體驗等智能化功能,讓參觀者更了解溫室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嘉義縣將建置全臺首座水產精品加值產業園區,規劃明年3月招商,待產業園區6月底完工後即可進駐,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園區面積不算大,進駐廠商將以中小型規模的在地業者為優先。
高雄市獲得農委會防檢局同意再撥預算支援,10日起將重新啟動荔枝椿象卵片收購,同時,第2階段的卵片收購也有新措施,將由負責收購的農會提供百格紙,讓繳交卵片的民眾將卵片置於百格紙上,再由農會點交、拍照記錄,按照這個方式計算的繳交量才能算數。同時,嘉義縣政府也延長荔枝椿象的收購時間,4月起也改以百格紙做計算及記錄卵片數量。
茶改場、林務局嘉義林管處以及嘉義縣政府,26日至茶改場南部分場預定地進行現場會勘,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初步看來這塊地很適合種茶,實測海拔1618公尺,遠超過高山茶1000公尺以上海拔高度的定義,且面積可劃出50公頃,這將成為茶改場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分場。
位於嘉義縣外海的外傘頂洲,近年來因眾多原因面積縮小,成輿論焦點。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團隊今年接受海洋委員會委託研究後,宣布已建立外傘頂洲地形預測模型,明年底就有機會針對季節潮汐、颱風等狀況,預測出沙洲面積與體積的變化趨勢,讓相關單位研擬對策,未來沙洲可望不再瘦身。
返鄉嘉義義竹創立桑椹銀行的柯宗志回憶,義竹鄉間常見水果──桑椹自然是最便利的自釀原料。為了保留桑椹一年一收、稍縱即逝的當季風味,人們用糖蜜過桑椹,或釀成桑椹酒保存,下工後若想「喝一杯」,就搬出自釀的桑椹酒小酌閒聊。近年來,義竹地區因大量種植桑椹而形成產業,也成為臺灣重要的桑椹產地。
在注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趨勢下,臺灣近年越來越多養殖業者決定加入生態養殖行列,然而臺灣目前對生態養殖尚無明確定義及規範,時常出現在水產品外包裝的字樣,例如不用藥、使用益生菌、友善環境等等,大多出於養殖業者根據自身經驗統整的做法。另一方面,生態養殖生產過程背負更高風險、生產成本,該如何兼顧收益與環境,成為最大挑戰。
嘉義朴子市場內,有一潤餅攤,招牌上同時寫著「潤餅」與「春捲」。在我的理解上,都是指那以薄皮裹著熟料的冷食。然而有人堅持「春捲」是炸過的、體積較小,且常作為辦桌菜菜餚。我想是作法的不同,本意都是那捲春天時享用的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