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跟著節氣體驗學習食農素養 「慢讀好時刻」全國食農教育巡迴展起跑

《食農教育法》今年5月頒布施行,宣告食農教育啟動,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特與農委會及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出「慢讀好食刻」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今(31)日於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開幕起跑,盼讓讀者從各節氣認識農業產物、飲食文化及均衡飲食觀念等,了解地產地消永續農業,養成食農素養。

蔡財興與蔡濰揚
封面故事
大豆聯盟的產銷整合之道 聯內攘外拚增產,食農教育播新苗

人稱「黑豆將軍」的蔡財興,最初為找回臺灣醬油的根,一頭栽入國產大豆復興運動,今年他擔任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簡稱大豆聯盟)總召集人,也積極發揮整合功能、凝聚共識,要讓推廣臺灣大豆,「從原本我一人的想法,變成一個不斷擴張的團隊的想法,走出國產大豆的未來!」

陳立儀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陳立儀 國產大豆豐隆 產製銷供應鏈全攻略

臺灣大豆消費市場需求每年約250萬公噸,其中榨油及飼料用占比9成,且多為基改大豆,餘1成供加工製作如豆漿、豆皮、豆干等大豆製品者,多使用非基改大豆,而國產大豆全部是非基改大豆,主要做鮮食用加工,因此,國產大豆市場與進口大豆市場向來有所區隔。如今,後疫情時代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國際糧食供應緊張,目前進口非基改大豆價格,已較去年同期提高約45%,今年1月至2月份更因航運問題,發生進口非基改大豆嚴重缺貨現象,凸顯國產非基改大豆的優勢。

新聞
補充農漁村弱勢長者營養需求 500元食材暖暖包千餘份供應

為了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零飢餓Zero Hunger」的目標,並推動《食農教育法》目標,普及農村社區食農教育,農委會水保局試辦「零飢餓」食材暖暖包,提供農漁村獨居高齡者及經濟弱勢者每份市值500元的即食品,補充餐食營養。首波有20個農村社區申請,將提供1千多份暖暖包,水保局呼籲企業響應支持。

新聞
學校午餐加菜吃龍膽石斑 陳吉仲:還要做食農教育了解食材怎麼來

學校營養午餐採用三章一Q國產可溯源食材獎勵,自5月起提高到每人每餐10元、偏鄉每餐14元;由於國產養殖石斑6月遭到中國暫停輸入,農委會與教育部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石斑魚專案實施計畫」,從新學期9月起到年底,將國產龍膽石斑納入學校午餐菜單,讓全國國中小學童每個月可吃到一次石斑魚。

新聞
學校午餐國產食材獎勵5月再加碼 落實食農教育 每月至少吃一次水產品

《食農教育法》19日正式三讀通過,為了提升學校午餐品質,增進學童飲食健康,行政院今(21)日拍板,自5月起,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三章一Q)食材獎勵金,從現行每人每餐6元提高到10元,偏鄉地區學校也從10元提高到14元,要讓學童每個月至少可吃到一次水產品;並且不只學童,也將學校老師午餐納入獎勵。

農觀點
落實農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工具:食農教育法/陳玠廷

受到氣候變遷、Covid-19疫情,以及因為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農業乃至飲食等攸關民生需求的發展議題,有感地反應在每一次消費行為中,也讓包括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這些對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概念,透過媒體報導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值我國《食農教育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筆者認為這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新聞
《食農教育法》立院三讀通過 鼓勵地產地消 政府學校優先採用在地食材

立法院今(19)日在朝野高度共識下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依法將成立食農教育推動會,整合各部會、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等共同推動食農教育,政府、公營事業、行政法人、學校、幼兒園、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應優先使用國產食材明文入法,減少食物浪費、增進健康飲食、使國民免於飢餓,均訂定為政府義務。

新聞
讓國人「吃」出農業永續 《食農教育法》落實國產農產品消費、形塑臺食文化

食農教育專法《食農教育法》最快將於明(15)日經立法院三讀,是我國食農教育推動嶄新里程碑。臺灣的食農教育法,推動國民認同在地農業、地產地消、飲食文化及均衡飲食觀念,更強調培養國民食農素養,消費者可以消費行為促進農業發展,並透過以社區營造精神於多元場域推動食農教育,進而形塑出臺食文化。

產銷履歷 農場 食農教育 農糧署
新聞
春風微微正當時 到農場細品產銷履歷之美

產銷履歷食農教育運用「看的到就吃的到」的概念,讓消費者安心,進而增加銷售競爭力;另外,還有一項任務,那就是協助農民找回自信。如今正值鳳梨產季,不妨趁著美好的假日,安排一趟親子小旅行,讓孩子戴上斗笠、化身可愛小果農,下田體驗趣味採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