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鬧超深入!綠合農場用玩樂傳遞食農與永續

邱照明(右)和吳昭燕(左)。(攝影/吳尚鴻)

邱照明(右)和吳昭燕(左)投入農業至今6年,初衷是希望讓更多人理解如何親近及照顧腳下的土地。(攝影/吳尚鴻)

文/楊雋珩 圖片提供/綠合農場

親近農村、感受土地,這樣的想望存在許多人心中,對於在臺北長大、生活、工作的邱照明和吳昭燕夫妻也是。6年前兩人毅然放下穿西裝開名車、透支健康的房仲業和設計工作,踏上下鄉尋找人生烏托邦的旅程,第一道現實關卡:沒土地、沒技術、沒資源的「三無農民」可以從農嗎?隨著主打親子體驗的農場經營日漸穩定下來,他們又給了自己第二道挑戰:當各地多元的農村小旅行正夯,如何真正把永續生活化的理念置入參與者的日常?這個答案還在生長,但兩人的故事,或許能帶給有志轉行從農的人一點力量。

從大城的上班族轉換為桃園大溪的農夫農婦,現年40出頭的邱照明(阿明)和吳昭燕(燕子)剛開始也曾有過歸園田居式的浪漫幻想,但很快取而代之的是大自然真槍實彈的考驗和「頭已經洗下去」、無法再回頭的窘迫感。

進鄉從農不浪漫 拿田辦活動是意外?

轉戰農業前,阿明是投入房仲業十多年的頂尖業務員,燕子在中國擔任董事長特助,同樣忙得不可開交,「以前工作壓力大,想從農的第一個起心動念是我們累了,心累還有身體長期過勞,怎麼辦?當時我們心底有個種子,就是很想回歸到土地上發展。」抱著攢下的積蓄,2015年他們告別所有收入來源,熱切地栽進一心嚮往的友善農業。

但光找地就很辛苦。兩人走遍南投、花蓮、雲林、嘉義、高雄等地,發現「沒人要租地給外地人,聽到我們想做有機更不願意」,費時1年多,終於覓得位在大溪大漢溪東岸、2017年正式成立的「康莊有機聚落」(康莊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其推廣友善耕作、保育生態的永續發展目標正符合他們的願景,遂留在康莊並順利租下一塊田成立「綠合農場」,正式登入農友行列。

起初因為從未操作過農機、諸多耕種技巧從零學起,阿明鬧了不少笑話,但最無奈的,當屬苦心栽種的有機玉米無法收成。「我們種在戶外又沒噴藥,前兩年不是遇到缺水暴雨,就是被蟲吃光,怎麼種都沒收入,燒錢燒很多。不過既然決定進來,我始終相信應該有路可走。」種玉米不順利,阿明轉而思考土地除了拿來種東西,還能做什麼?

開車卡進田溝裡進退兩難,阿明以正面樂觀的心態迎戰。
剛承租的舊豬寮百廢待舉,阿明以正面樂觀的心態迎戰。
轉職從農的辛苦和糗事說不完,有時是開車卡進田溝裡進退兩難(上)、有時是剛承租的舊豬寮百廢待舉(下),阿明皆以正面樂觀的心態迎戰。

「你們可以種花生啊,花生辦活動很有趣!」恰巧地主阿公神來一筆給了阿明靈感,加上兩人的許多朋友早想帶孩子來農場放鬆一下,於是兩人順水推舟,試辦了第一場20人次的農遊體驗團。開團即爆滿,沒有完備場域和流程,只有田邊竹林下擺放的一張桌子,阿明燕子帶著大人小孩採花生、挖地瓜,下大雨全身溼淋淋,媽媽們仍回饋好喜歡這種活動。夫妻倆很納悶,但彷彿明白了什麼,原來關注土地和下一代教育議題者大有人在,這或許是綠合農場的轉型契機。

硬道理out先鬧一波 來逛農村叔叔的生活

兩人開始卯足勁連結周遭農友合辦更深入的體驗,綠合農場也隨季節轉作少量多樣的甘藷、花生、高麗菜、洛神等作物,瞄準都會區家長每到假日就要帶小小孩出遊的剛性需求,阿明和燕子將客群鎖定國小以下的親子團,設計一系列「跟著農夫田裡鬧」主題活動。

「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透過輕鬆玩樂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親近土地其實非常簡單。有時談有機、永續太沉重,我們來談怎麼玩,才好玩!」阿明舉例,如秋冬主推「國民天菜青菜鬧」,兩人帶著暱稱為「鬧鬧」的大小朋友先踩進田裡摘高麗菜、拔蘿蔔,再解說如何手作黃金泡菜,從清洗、擰水、鹽漬殺菁到裝瓶,每個步驟都讓爸媽帶著小朋友親身嘗試;夏季是「跟著農夫紅寶鬧」,先在田間認識洛神植物特性,再以手採的新鮮花萼DIY果醬和蜜餞。其他尚有不定期開團——合力挖地瓜的「跟著農夫黃金鬧」,採花生、彩繪花生殼、手作花生醬一氣呵成的「花生就醬鬧」等。

跟著農夫田裡鬧系列依照不同季節出產的作物,精心規畫深度的田區採摘和手作餐桌內容。
跟著農夫田裡鬧系列,依照不同季節出產的作物精心規畫深度的田區採摘和手作餐桌內容,廣受大小朋友歡迎。

此外,每場活動頭一個小時,必定是阿明叔叔熱情生動的「走哩鬧~有機聚落生態簡介&導覽」時間。從室內場域走到田區的路上,阿明善用周圍一景一物和小朋友互動,好比信手摘下芳香萬壽菊的葉子讓孩子搓揉聞香、在光臘樹下聊聊獨角仙有多力大無窮、路過宏偉的閩南式三合院時讓大夥猜猜拴馬樁的用途、從日月埤塘和山稜線的形狀啟發孩子的聯想力……

「我覺得綠合最精彩的是這趟在地導覽,不一定是講解,而是我用1小時的農村走讀,與你分享我的生活!」阿明強調,如此一問一答、在自然情境中啟發人們運用五感貼近風土觀察的形式十分自由,「大家感覺就像是在探望一位老朋友在這兒過的生活」,笑鬧有時、意料外的收穫有時,不變的是每一次領路人與孩子、孩子與同伴、父母與子女間,彼此從中滋長的情誼和共同回憶。

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阿明和燕子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阿明和燕子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農場剛轉型經營農村體驗時,一切場域、流程以及鄰里間的合作關係都還在摸索中,但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阿明和燕子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阿明努力透過做中學的五感接觸,讓大小朋友更珍惜食物背後乘載的文化與生態意涵。
阿明努力透過做中學的五感接觸,讓大小朋友更珍惜食物背後乘載的文化與生態意涵。除此之外,阿明也喜歡與大家分享農村走讀的風景故事。

應援氣候行動不能等 拉企業一起滾動永續

點進綠合農場的官網首頁,斗大標語寫著「10%我來,剩下90%放心交給大自然,用100%的快樂與大自然一起玩樂」,這是阿明燕子對所有訪客的溫情喊話,也期許綠合作為農遊體驗帶領者,「綠代表自然,合代表合作,我們要傳遞與自然共好的方法、與自然共好的成果和與自然共好的願景。」藉由暗藏巧思又放鬆的實作體驗和大眾進行深層對話,包含讓小朋友自然而然在放電過程中學會對土地的愛,從吃進嘴巴的每一口食物,探索人類與自然相互的餵養關係。

綠合農場的食農教育ABC

綠合農場的食農教育ABC–A。
綠合農場的食農教育ABC–B。
綠合農場的食農教育ABC–C。

而這樣的理念獲得廣大共鳴,農場轉型4年至今,來客數超過1萬多人,約6成來自桃園市、新北市,且不少爸媽帶孩子年年報到、來過不下10次。隨著活動場次增加,每週六日各3場成為常態,2020年兩人為了讓農場有更正式的教學場域,砸錢租下一間荒廢許久的舊豬寮加以改建,想不到才蓋好就遇上疫情爆發,一切活動徹底停擺。眼看剛投資下去的錢難以回收,兩人沒有灰心,反倒藉此慢下腳步,省思農場現有基礎並調整下一步的方向。

阿明觀察,歷年參加活動的爸媽們言談中常透露一股憂心,認為當今環境每況愈下,旱澇交替、傳染性疾病擴散,害怕真正受傷的將是自己20年後長大成人的小孩,因此很想知道可以如何具體行動。另一方面,隨近年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衝上全球最熱議題,CSR、ESG成為企業顯學,企業端也很關注,除了跟小農或社區採買伴手禮或舉辦一次性農遊、淨灘等片段單向的做法,未來還能如何善用企業資源和地方搭起更緊密的連結。

兩方需求讓阿明看見綠合農場新的定位:「農村不該只思考推體驗、賣DIY門票等體驗經濟,該是讓永續理念走進大眾生活的時候了。」他思考食農教育與永續農業的推廣落實,學校是從小苗扎根,有能力迅速響應的大樹則是企業,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企業著手,透過企業型支持農業、社區型支持農業的模式,綠合農場將有機會集結眾力完成更有效的滾動。

醱酵食物與有機蔬菜 給你好菌多多

具體做法如,「首先,我們想在合作的企業員工餐廳內,發起一周一天的有機蔬食日;第二,在公司內設立有機蔬果採買專區,從康莊16公頃有機認證土地、每周8噸的出貨量中選送部分蔬菜,讓員工下班就能簡易採買;第三,農場作為公司舉辦員工旅遊、團建活動的場域,大家來到產地進行深度的綠色旅遊,員工體驗過、認同了,就能持續支持公司政策,讓企業跟社區永續共好。」

阿明談到,現在很多企業圍繞減碳議題打轉,但不見得能找到突破點,和員工及大眾對話時,「碳」又常讓大家覺得縹緲、無法具象,若從「吃」著手,一切相對容易。「YOU ARE WHAT YOU EAT,今天你能逃避碳盤查或環境汙染,但你不能逃避吃吧?如果討論生物多樣性很局限,那我們來討論人體腸胃道的微生物多樣性呢?」阿明和燕子利用疫情期間沉潛,近期繳出的新作品「微酵派對包」,囊括「康普茶、醱酵蔬菜、醃漬、米糠漬」4種醱酵體驗的教案企畫,就是想提供成年人一個實踐永續生活化的指南。

阿明和燕子費時一年設計「微酵派對包」系列教案。
阿明和燕子費時一年設計「微酵派對包」系列教案,希望挺進企業和社區端繼續推廣食農教育、落實永續生活化。

為何選擇醱酵作主題?阿明解釋原因一,醱酵是博大精深的學問卻又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透過微生物當說書人,可以比單純進行作物採收,溝通更深的食農內涵;原因二,品嘗經驗騙不了人,「醱酵能將食材優點和缺點放大,我們嘗試過很多手作,發現大家最有感的就是醱酵。例如好食材做的康普茶非常好喝,不好食材的味道超怪;或者是慣行與自然農法做出來的乳酸高麗菜,味道層次和口感就是差很多,而且更容易腐敗」。

原因三,他笑稱,現代人普遍願意花2千塊買益生菌,卻不一定願意付更高價格購買農人使用微生物防治資材栽種的蔬菜。但換個角度切入,益生菌、醱酵食物中的好菌可豐富人體腸胃道菌叢的道理,不正與替土壤增加益菌、消滅病原菌相通,取之於自然的養分對健康最有益,「這樣講,大家就懂了。」

主動出擊擴大影響力 給企業要的量化指標

不將自己設定為觀光農場,在阿明和燕子心中,綠合走過耕作不順的前兩年,和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卻突然被疫情腰斬的後4年,展望後疫情時代,兩人同聲下一階段,「我們一定要完成永續生活化這件事,從企業與社區雙管齊下,並聚焦在舉辦產生永續影響力的客製活動,讓更多對土地有感情的人凝聚在一起。」

針對企業,阿明補充:「我希望未來企業投入地方不只是購買,而是陪伴,我們彼此的重點會放在中長期的合作關係。因為比起人潮,農村與企業合作,更期待做成『肉粽』把一塊地區的人串在一起;企業與農村討論永續,花錢之餘,也更在意可量化和產生立即改變的關鍵指標。」例如公司採買的過程背後到底改變了什麼,能否換算出共消費幾噸蔬果、保障幾公頃有機農田、照顧幾個社區產業中的就業機會。假若可設計盤點出整體執行脈絡下,企業支持農村可兌現的實際績效及影響力,讓企業感受到員工有更認同公司發展,並將實踐永續延續到生活中,才能吸引更多企業前仆後繼投入。

針對社區,阿明也預告今年一場盛大的「微酵派對」即將在全臺遍地開花。綠合農場與社區藥局體系、台灣預防醫學學會合作,將帶著教案體驗包走訪超過30場分享會,推廣食農理念與康莊有機蔬菜。他們期待,除了DIY,食農教育的下個層次要告訴大眾「食物究竟如何幫助我們的身體?我們該怎樣正確選擇食物?」而作為大健康產業的一環,社區藥局與社區型支持農業擁有很相近的溝通基礎,是讓農村走進常民生活的得力管道。

農場展售康莊有機聚落農友生產的各式農產品、自製康普茶。
燕子設計的體驗遊戲卡。
農場展售康莊有機聚落農友生產的各式農產品、自製康普茶,還有體驗遊戲卡等農遊好物。(攝影/吳尚鴻)
農場展售康莊有機聚落農友生產的各式農產品、自製康普茶,還有燕子設計的體驗遊戲卡等農遊好物。(攝影/吳尚鴻)

開課傳授青農心法 自怨自艾不如少說多做

阿明和燕子在人生顛峰的40歲下鄉做青農,不斷跨越舒適圈,積極滾動修正,克服不計其數的辛酸困難,並花費大量心力鑽研大多數農民甚少研究的社會熱門趨勢,找到他們最想做的事及解決方案。如今兩人梳理綠合的發展歷程,結合教育、企管領域常用的脈絡工具,也開課與更多農村夥伴分享他們的心得。

「現在很多人討論青年回鄉怎麼做,我認為很重要的是經驗的傳承分享,因為許多問題我們每個階段都經歷過,所以我們把這些整理成教案,希望讓其他人有跡可循,而不是常常聽到一堆理論卻無法落地。」例如在阿明設計給社區協會的教育訓練課程中,就引導學員借用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架構設定回鄉策略,用「九宮格思考法」萃取100個隨時能與遊客侃侃而談的在地故事,用「4F觀點表達法」強化導覽員口語邏輯,讓參與者找出自己的產品差異化,而不是複製出大同小異的樣板農村。

除了提升知識視野,阿明也提醒,很多青年剛回到地方都很理想性、意見超多,抱怨在地人為何都不配合「翻轉」,「但大家第一件要學習的,應該是慢下來聆聽,然後少說多做。」先和地方社群充分溝通、建立共識,並針對自身想法做到最小式營運,當在地夥伴看到成果,自然會支持年輕人往前走。

如同綠合多變的發展軌跡,「青年要對農業有些想像力,畢竟未來農村有很多面向,不只是需要生產人才,我們要調整自己回鄉的節奏,跟上地方的發展需求。」如今阿明和燕子的忙碌程度絕不比當年少,但農村教會他們的事和心靈的報酬,早已超越最初想像的邊界。他們相信,如果農村是一首交響樂,每個人都能成為賦予樂譜生命力的一個角色,所以何不一起加入,演奏出最燦爛動人的樂章呢?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