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青梅近年從外銷轉內銷,農糧署也積極輔導產業升級,盼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圖片提供/信義鄉梅子夢工廠)
新聞
青梅產季到來 農糧署邀民眾親臨產地感受季節

國產青梅產季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尤以清明節前後為豐產期。農糧署展開一年一度的梅子產季推廣活動,邀請消費者前往產地,參與各種體驗活動、認識產業故事,不只以行動支持農友,也為日常生活帶入季節儀式感。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2月號 春酒思源 飲究物產風土

臺灣地酒,猶是少年少女。臺灣歷經整整80年的菸酒專賣制度,製酒乃至品飲文化發展因此大大受限。直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夕,2000年《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公布實施,農村製酒率先合法化,隨後因應世貿全面開放製酒,民間製酒業才彷彿從凍結時間的睡夢中醒來,一切從新開始。

農民市集是食農教育的重要場域,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互動,交流更多生產歷程與理念,形成消費推動生產的正向驅動力。(攝影/謝佩穎)
農觀點
如何把關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消費者意識才是治本之道/焦鈞

2014年臺灣發生「黑心油」事件,引起社會譁然,「食品安全」上綱成為政黨價值核心;持續迄今,食品安全雖一直佔據政府政策高度視野,但食品安全事件卻未見消弭!不是法令不夠完備,也不是政府執法不夠嚴謹,把關農產品安全與品質,最終仍得透過消費者自發性的食安意識覺醒,方是正途。

農產品安全檢覈機制,就國內法令與行政體系分工,有兩大部門主責:農業部管理農產品田間生產用藥安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負責食品上架安全規範。

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的喜愛節節攀升,存在足量的市場需求,尋找符合效益的產銷之道,是經營藍莓市場的當務之急。
豐年雜誌
新科經濟作物藍莓 攜手青農勇闖鮮果藍海市場:推廣食農教育 全年收入結構更穩定

根據美國《預防醫學》期刊及衛福部食藥署資料,藍莓(Vaccinium spp.)含豐富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成分,為抗發炎食物,能提升免疫力,因此,藍莓常被形容成「超級食物」。隨著國人對於健康保健的觀念逐漸提升,藍莓也成為優質食用水果的新選擇。依據財政部關務署查詢,鮮藍莓進口量2012年為530公噸,歷經10年,2022年度的鮮藍莓進口量成長至2,743公噸。可見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認識及喜愛程度節節攀升,具備足量的市場需求。

馬祖家常備菜黃金餃入湯,成為學校午餐選菜。學校透過營養午餐供餐機會,進行營養與飲食教育,養成學童食農素養。
豐年雜誌
學校午餐供餐法制化 保障學童優質每一餐:食育團體呼籲制定專法 改善供餐體系

看似簡單的一頓學校營養午餐供餐,幾乎與每個人都有關,我們或許吃過,又或者家裡有就學中的親友學童正在享用學校午餐。這是一項戰後從社會救濟和教育福利出發的政策,從1950年代開始,以中央層級的教育部主管,到臺灣省政府期間的省府教育廳,以及和各縣市教育局處的逐步上下串接,撐起全國近百分之百的國中小學校供餐率。

種子生活節讓大人小孩都能更親近日常飲食,玻璃管中裝著數種雜穀(油芒、高粱、龍爪稷、小米)穗。
豐年雜誌
一顆種子的消失 意味著一項飲食文化的消滅:邁入第六年的種子生活節

種子是飲食作物的生命根源、一方土地的文化特色、人們心中的味蕾記憶。人類依賴糧食為生,形形色色的種子孕育出多樣性的食,造就豐饒的飲食文明,種子確切地維繫著人與人、與環境,以及與餐桌的關係。然而,近代人類社會變革愈見快速,尤其20世紀以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全球人口在農業綠色革命後的半世紀內增長一倍,在自然環境的巨大變異中,許多曾經隨處可見的種子與作物,在缺乏永續觀點與市場競爭淘汰的發展下,已逐漸消失。

新聞
雙北營養午餐飄香 東部產地美味產銷履歷金針入菜

台灣金針協會為推廣金針產業發展,透過農業部農糧署推動輔導計畫補助,昨(21)日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辦理產銷履歷金針行銷暨合作發表會,「雙北營養午餐再升級,產銷履歷金針入菜好安心」,包括金針特色料理發表與試吃體驗、金針產業推動成果展示,藉此認識到更多關於金針產品與不同的烹飪方式。

東片社區入口的客家獅雕像,手中捧著鳳梨、蓮霧、釋迦等蔬果,展現農產豐碩的客庄風貌。
豐年雜誌
打造閃耀寶石村──內埔東片社區:團結向心 共創農村永續新生命

經國道3號下長治交流道,轉向綠意盎然的屏40-1鄉道,早晨清新的空氣裡,飄逸紅蔥頭入鍋煸炸時的辛香,交雜著可可經曝曬後所散發的酸甜氣息,與巷弄裡熱情招呼的濃濃四縣腔,這是專屬內埔的風土人情味。手捧豐碩農產、笑容迎人的客家獅,是識別東片村入口的歡迎意象,沿鄉間小路漫行,清澈溝渠裡魚群悠遊,田園裡的農家勤於耕作,伴隨活動中心裡傳出陣陣的歡笑聲,處處散發「寶石村」閃耀的魅力與活力。

新聞
第一次種菜就上手! 桃園場「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讓校園食農教育更Easy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將農業技術科普化,建立「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包含作物篩選、省工澆水、土壤肥料及病蟲害管理4大模組,方便學校視需求導入應用。目前已在16所國中小學校完成驗證,預計年底前可推展應用至39所學校。

(1) 葉片:禾本科的竹子,葉子扁平而長,葉脈為平行脈,多為互生。 (2) 竹枝:指自竹子莖部各竹節分支出來的細小枝條,斗南所種植的烏殼綠竹筍即是挑選健康烏殼綠竹筍進行竹枝節切,以扦插方式進行培育。 (3) 竹籜:籜字念作ㄊㄨㄛ、,指竹筍的殼。竹筍出土前就決定好將來竹子的竹節數量,竹節與筍殼數量是相同的;出土後抽高成竹子,原先的筍殼會留在每個竹節上。 (4) 竹筍:自竹子地下莖發育出的幼嫩莖,是竹子進行無性生殖的重要角色,含有大量水分,相當鮮甜。 (5) 地下莖:又稱作根莖,是竹筍長於地底下儲存養分的器官,帶有芽苞(或稱芽點),即長出下一代竹筍的點。
豐年雜誌
斗南食物日-烏殼綠竹筍 透過吃,讓學生認識在地循環農業的故事

竹筍屬於禾本科竹類,種類繁多,例如桂竹筍、孟宗筍、箭筍、麻竹筍、綠竹筍、烏殼綠竹筍等。烏殼綠竹筍具有相近綠竹筍的鮮甜口感,且外型較大,產量較綠竹筍高出許多,外觀帶些微黑色絨毛,像貴婦穿著皮草。如果說綠竹筍是臺灣夏季最具代表性的蔬菜之一,烏殼綠竹筍則是退居幕後,默默撐起夏季龐大竹筍需求的幕後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