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屯火山種有機咖啡 侯奕瑋要栽出北投新印象:農業與文史風景可與溫泉並立

大屯29莊園園主侯奕瑋對北投文化充滿熱情,用咖啡演繹風土。

大屯29莊園園主侯奕瑋對北投文化充滿熱情,用咖啡演繹風土。

撰文/曾怡陵 攝影/吳尚鴻

全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大致都座落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也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轉動地球儀,在咖啡帶上,從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中南美洲的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厄瓜多,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到東南亞的印尼,眾多知名的咖啡生產地還有一個共同關鍵字,那就是「火山」。火山土壤偏酸性土質,且保留較多鉀、鈣、鎂、鐵等元素,適合阿拉比卡咖啡生長,而地處咖啡帶北沿的臺灣,也有一座「火山莊園」——位於大屯火山山麓的「大屯29莊園」。

園內咖啡豆的主要品種為阿拉比卡,不施農藥、肥料,依賴自然的肥沃地力成長。
園內咖啡豆的主要品種為阿拉比卡,不施農藥、肥料,依賴自然的肥沃地力成長。

冬季溼冷、多雨的北臺灣適合種咖啡嗎?或許會讓不少人感到意外,早在19世紀末,英商德記洋行便在現在的新北市三峽、陽明山冷水坑等地引入咖啡栽培。由冷水坑往西經過大屯火山群,直線距離不過幾公里,就是目前大屯火山周邊唯一的咖啡園「大屯29莊園」。在寒冬細雨中隨園主侯奕瑋走進咖啡園,穿越茂密的樹林、草叢,走過火山地形常見的安山岩,陡坡上豔紅的咖啡果實在雨中顯得晶亮誘人。

2016年,毫無農業背景的侯奕瑋從二舅手中承接占地2公頃的園區,面對雜木叢生、約1千棵咖啡樹的園區,從零開始學習咖啡的種植和烘焙。咖啡屬熱帶、亞熱帶作物,北部冬季低溫並不利於咖啡生長,但他不僅摸索出適地的栽培管理,也在短短5年後奪得「2022年北臺灣精品咖啡評鑑」臺北市冠軍。得獎固然開心,但對侯奕瑋而言,品牌經營的核心價值卻在地方文化,進入咖啡園時他首先介紹的不是咖啡,而是在地歷史;他發展向大眾開放的咖啡採收體驗遊程,以咖啡為媒介,向消費者述說北投故事。

侯奕瑋開發出多種處理法與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圖為中焙單品日曬豆。(照片提供/大屯29莊園)
侯奕瑋開發出多種處理法與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圖為中焙單品日曬豆。(照片提供/大屯29莊園)

從農的意義在土地 讓人體驗的不只是咖啡

侯奕瑋對在地文化的熱情,可溯及在澳洲念語言學校的經驗。當他聽到老師介紹雪梨歌劇院的設計概念、澳洲特殊的有袋類動物時,開始反思該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才發現對出生地北投的認識極為有限。結束學業,侯奕瑋投入家中經營的貿易公司,又因健康因素休養,重新思考工作價值後決定離開:「我到底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就算沒有我,好像也不會怎麼樣。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投注在這上面,似乎沒什麼意義。」

他想起二舅有個咖啡園,已「佛系經營」十多年,正起心動念想與朋友打響火山咖啡的名號。「我當時想,他們缺少推動的人,那我有沒有辦法做?」他評估,喝咖啡的族群廣大,如果能將咖啡打造成北投的特色產物,結合他對在地文化探索的熱情,串連地方觀光資源,讓更多人透過咖啡認識地方文化,應該很有意義。

他不想僅僅做一個種咖啡、賣咖啡的人,侯奕瑋設計咖啡採收體驗活動,除了讓消費者認識當地的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生物間相生相剋的現象,也刻意帶領大家認識在地「二崎」、「吊燈」等特殊地名典故、「阿祖」時代以前的古早製炭業等在地歷史痕跡,藉此傳承地方記憶,咖啡風味的講述反倒是其次。「如果只是要體驗咖啡,去咖啡廳就好了,為什麼要帶他們走這些路線?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在裡面。」

因為在市集擺攤,牽起現在侯奕瑋與飯店合作活動的緣分。(照片提供/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因為在市集擺攤,牽起現在侯奕瑋與飯店合作活動的緣分。(照片提供/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咖啡園可遠眺市景的平臺在早年稱為「吊燈」,是過去以吊燈燈光與山下打訊號的地方。(照片提供/大屯29莊園)
咖啡園可遠眺市景的平臺在早年稱為「吊燈」,是過去以吊燈燈光與山下打訊號的地方。(照片提供/大屯29莊園)

臺灣最北端咖啡產地 因應風土條件採收、後製

咖啡生長需要高溼度的環境,但怕冷怕風,果實成熟與收穫期則以乾燥的天氣為宜,不過咖啡採收期從秋冬開始,恰逢北投溫度低、東北季風盛行且常有降雨的時期。侯奕瑋說,「這裡(北臺灣)每年都有東北風,那咖啡樹就不能種在迎風面。」

由於大屯山屏障,位於背風面的大屯29莊園降雨零星,是北部相對適合種咖啡的地方。然而,相較於中南部,北投在咖啡採收期依然容易下雨,侯奕瑋必須時時關心天候狀況,在下雨前搶收,有時也會冒雨採收,將裂果用水洗的方式後製,因應降雨帶來的困境。

冬雨是北部咖啡經營要克服的難點之一。
冬雨是北部咖啡經營要克服的難點之一。

「這時我會跟咖啡樹說:不好意思。」他抱歉地笑了笑,表示採收會造成咖啡樹的傷口,接觸雨水後易受感染,雨天採收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我並不把這定義為是對咖啡樹的傷害」,侯奕瑋表示,這就是一個地方特有的風土條件,農民必須了解這些氣候環境,衡量是否適合種植某種作物。

大屯山地理條件對咖啡並非全為挑戰,除了火山土壤適合阿拉比卡咖啡,產業歷史也造就大屯火山群獨特地景。過去北投製炭業興盛,許多地方都種植相思樹作燒窯、製炭原料,相思樹根系發達有助於水土保持,更與固氮根瘤菌共生,有利於維持甚至增加土壤肥分。

咖啡果實成熟時間不一,必須仰賴手工採收。
咖啡果實成熟時間不一,必須仰賴手工採收。
大屯29莊園的咖啡豆被臺北市政府選為外賓伴手禮。(照片提供/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大屯29莊園的咖啡豆被臺北市政府選為外賓伴手禮。(照片提供/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不是一個人在管咖啡園 與微生物共同維持生態平衡

起初,由於沒有務農經驗,侯奕瑋依循二舅的方式種植,卻不明白背後的原因。他開始到處上課,希望明白田間管理的原理,才發現從植物到土壤,種咖啡需要學習的。

「我一開始連修剪枝也不會,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用園藝的觀點修剪咖啡樹,死得很慘。」侯奕瑋笑說,當時不僅修剪時機不對,還把結果枝修掉。後來,他報名果樹修剪課、參訪鄒築園等不同經營規模的知名咖啡園,揣摩理論和實務的差異,將所學套用在自己的咖啡園裡,希望實驗出適合的作法。參訪過程中他發現,許多咖啡農會將咖啡樹矮化,除了方便管理、採收,也因為側枝少,結果量少,每個果實所分配到的養分相對充足,可以提升品質。「我打算在今年採收完,就可以來實施了。」他躍躍欲試。

2020年,侯奕瑋接觸慈心基金會,非常認同「綠色保育」計畫所倡導的理念——建構人、動物與環境間共好的和諧關係,之後取得有機農場及綠色保育標章雙認證。土壤專家陳興宗曾應慈心之邀前來為咖啡園土壤健檢,改變他對施肥的想法。「老師看了土壤剖面後,問我有下肥嗎?我說有用有機肥。他說其實不太需要,土壤有機質的深度蠻深的,根系也長得不錯。」從此採取不施肥的自然農法。

「很多人會覺得,只有我一人在管理咖啡園,很辛苦。」但採取有機栽培的侯奕瑋卻認為為,土壤的健康、肥力不是靠他一人成就,而是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的自然條件、微生物等生命一起去維持的。「要用以前老農的方式把農園管理得很有『秩序』,我認為我沒辦法做到,唯一的方法就是生態平衡。」

學習烘焙、杯測知識 但不追求杯測分數

要永續經營,須熟悉種植技術與精熟烘焙。除了烘過的豆子利潤比生豆好,也是因為品牌剛起步,在沒有人認識的狀況下,還必須包辦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和三級銷售,靠自己述說理念,才有辦法推廣;像這樣從生產到後製、烘焙一條龍,甚至親自去市集擺攤,也是不少臺灣咖啡小農的經營模式。

為了能直接向客人介紹自家咖啡,侯奕瑋又報名課程學習咖啡烘焙以及杯測品評。起初,他使用容量只有200克的家庭式滾筒烘豆機,開發出許多產品。銷售穩定後,為了尋覓更大的烘豆機來提升產能,認識了在地的廠商,又藉由廠商促成的交流機會認識購置同樣機型的咖啡店業者。「他告訴我一套烘豆的參數,說他已經試過很多次了,每一種豆子都能那樣烘,不用再一一測試。我一路上遇到很多願意分享的人,覺得很幸運。」

經過不斷地調整,侯奕瑋目前的杯測分數都能達到精品咖啡的標準80分以上。在2022年北臺灣精品咖啡評鑑杯測技術報告中,採用蜜處理的咖啡呈現可可、焦糖、烤榛果、梅子綠茶等風味,2023年日曬法咖啡表現出百香果、李子、水果酒、紅茶等風味。他表示,園區土壤擁有健康鬆軟的團粒結構,有機質豐富,為果實提供多元風味。種植時的氣候溫溼度變化,也會影響每個一批次的味道。若是下重肥,杯測分數可能會再提高5分以上,「很多人推廣咖啡會從杯測成績著手,但我想追求的是風土最自然的味道,每個人追求的不同,沒有好壞。只是我訴求生態友善,如果還下重肥,那不是給自己打臉嗎?」

大屯29咖啡做出特色風味,但侯奕瑋認為,影響咖啡風味的因素眾多,只希望強調自然的味道。

咖啡能成為特色產業嗎? 從溫泉街到大屯山的風景與願景

雖然學習不少「咖啡師」的知識,侯奕瑋的自我定位還是咖啡農,對於在都會區種植並經營咖啡品牌,侯奕瑋認為有挑戰也有優勢,相較於農業人口龐大的中南部,補助等資源相對少,「但反過來想,在中南部會有更多人搶資源。」優勢則在於離消費市場近,參與臺北花博、希望廣場等市集擺攤也不需舟車勞頓。問他是否鼓勵更多人從農、投入都市農業,他表示:「心態很重要。就像你今天申請綠保,是因為價格比較好,還是你真的愛護生態?」

他認為,心態決定一個人做事的方法,以及能否堅持。「我很希望能夠將咖啡發展成北投的特色產業,可以被拿來做研究、當教材。像夏威夷的Kona咖啡,雖然地方不大,但很成功地結合觀光,發展出世界知名的咖啡產業。」從北投溫泉街往大屯山走,經過鳳梨宅聚落,經過炭窯與相思樹,聞到硫磺的氣味,大屯山的氣味,咖啡園的氣味,在山腰上眺望臺北市與關渡平原,喝一杯在地栽培的咖啡,侯奕瑋的願景就在風景裡慢慢浮現。

為了達成這個願景,侯奕瑋不願意錯過任何的教學、交流機會,他曾到復興高中分享「大屯火山咖啡學」,也曾接待國小至大專院校的師生、日本自由行等團體,在參與者心中埋下對地方文化的印象,也從過程中汲取經驗、累積實踐願景的能量。

侯奕瑋期待大屯火山咖啡成為北投特色產業,為地方發展帶動活力。
侯奕瑋期待大屯火山咖啡成為北投特色產業,為地方發展帶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