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節氣體驗學習食農素養 「慢讀好時刻」全國食農教育巡迴展起跑

「慢讀好食刻」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要將食農教育推廣到各縣市鄉鎮。(圖片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食農教育法》今年5月頒布施行,宣告食農教育啟動,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特與農委會及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出「慢讀好食刻」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今(31)日於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開幕起跑,盼讓讀者從各節氣認識農業產物、飲食文化及均衡飲食觀念等,了解地產地消永續農業,養成食農素養。

農委會主秘范美玲表示,推動食農教育目的在讓全體國人支持在地農業,自己與自己和好,知道吃什麼食物是有益健康的;人與人和好,共同吃當季、食當令,並且也是人與環境共好,支持臺灣農業永續,盼透過公共圖書館循環展,讓食農教育形成一股風潮、形成運動。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館長劉仲成指出,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糧食和農業等永續環境議題是實現SDGs的關鍵,盼此書展到每個縣市鄉鎮巡迴,可以讓民眾藉由觀展、閱讀及桌遊講座中「做中學」,重新省思食物及農業的價值,提升食農素養。

國資圖推動「慢讀好時刻」巡迴展,內容包括主題書展、臺灣節氣食堂展、良食圖譜展及「餐桌上拯救未來」食農講座4大特色;精選食農教育相關書籍、繪本各75本,教材手冊30本、教具1套,4座(8面)展架、20組海報掛圖,以及「Ina的野菜廚房」、「飲食紅綠燈」2套桌遊,讓讀者透過體驗學習食農教育。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特與農委會等合作,推出「慢讀好食刻」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今日宣布起跑。(圖片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國資圖「慢讀好時刻」策展人洪敦明表示,除了主題書展,臺灣農業依節氣運作,「臺灣節氣食堂展」透過展架說明不同節氣意義及飲食變化,像即將到來的「立冬」是進補好時節,以及各節氣的養生食材,如「霜降」有花椰菜、葡萄,「立冬」有百合、洛神花等;「良食圖譜展」則以20組海報分享飲食文化、六大營養素等食農知識。

「餐桌上拯救未來」食農教育講座則由觀樹教育基金會講師帶領桌遊,透過遊戲引發民眾思考「糧食危機會發生嗎」、「糧食危機原因」及如何從餐桌開始展開具體行動。

慢讀好時刻今年率先由北部及中部6個公共圖書館打頭陣,包括11月1日至15日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及桃園市立圖書館大竹分館;11月16日至30日於臺南市鹽埕圖書館及苗栗縣李科永紀念圖書館;12月1日至15日於雲林縣麥寮鄉立圖書館橋頭分館及臺中市立圖書館上楓分館等。

洪敦明說,國資圖準備兩套圖書、展示材料在同時間的兩館展出,並持續邀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加入,明、後年將以每個月2間圖書館方式巡迴展出,巡迴圖書館總數將突破50間。

農委會輔導處科長郭愷珶表示,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展出期間,農委會於周末11月5、6日於圖書館戶外廣場辦理慢食農夫市集,邀請桃園至南投等地三章一Q青農前來展售,提供食農體驗、繪本說故事、DIY等互動活動,讓民眾可以更多元方式體驗食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