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食安法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茶葉是食品,依據《食安法》須標示「保存期限」(有效日期),臺灣生產未發酵茶、半發酵茶到全發酵茶,保存期限長短會受原料、製造過程,以及運輸、儲存及販售環境等因素影響,業者須自行評估、負責任地訂定保存期限。
臺中市政府今年1月15日於國防部福利事業管理處所屬臺中福利站,抽驗國產台糖安心豚梅花肉片(冷凍),檢出含有俗稱「瘦肉精」的乙型受體素「西布特羅」(Cimbuterol)0.002 ppm,違反《食安法》規定。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表示,國內畜牧業從未開放使用乙型受體素,農業部接獲通知立即啟動回溯機制連夜採樣檢驗。
國內市場上的草莓原本均不得檢出包括亞醌蟎、克凡派、氟尼胺及滅芬座等4種農藥,近年日本進口草莓屢因檢出殘留不合格卡關,衛福部食藥署今(24)日預告增訂這4種農藥在草莓上的殘留容許量(MRL),形同為進口草莓鬆綁、可有農藥殘留引發爭議。
衛福部食藥署今(13)日公布今年7到8月間全臺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監測結果,總計抽驗944件農產品,其中864件符合規定、合格率91.5%,另有80件不合格,包括知名量販通路家樂福的大白菜、進口白蘿蔔,連鎖超商全聯的葡萄、百香果及進口蘿蔔,美聯社的進口白蘿蔔,以及火鍋店築間、馬辣、千葉等的葉菜、葡萄等均有檢出不合格。
衛福部食藥署今(11)日公告訂定「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未來只有蜂蜜含量100%的產品,可以標示「蜂蜜」、「純蜂蜜」、「100%蜂蜜」等字樣,且須標示蜂蜜原料原產地,並依含量多寡由高到低依序標示,標示不實最高可處400萬元以下罰鍰,新規明年7月1日起生效。
以注射油脂方式做出雪花或霜降肉,不僅肉品外觀容易令消費者誤解為油脂天然均勻分布的原形肉,且注入的油脂可能是加工物或經過加工製程,若未煮熟可能有衛生安全疑慮。衛福部因此決定將注脂肉納入規範,比照重組肉規定,在包裝上強制標示「注脂」、「僅供熟食」。過去已納入的「魚」也修正為「水產品」,以涵蓋相關產品
臺灣地狹人稠,工業發展與人類活動不可避免會對農田土壤造成影響,進而影響作物的生產。國內部分農地土壤鎘、鉛濃度未達《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簡稱土污法)所定汙染監測或管制標準值,但所產農糧產品的鎘、鉛濃度超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簡稱食安法)所定重金屬限量標準,致不得上市銷售,影響農民權益甚鉅。隨著食安和環保意識的抬頭,農作物的生產不再只是追求產量和風味,社會大眾更注重產品的安全性及環境友善的栽培方式,最終能生產出符合食品安全的農產品,才能保障消費者和農民雙方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