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土固碳專題報導
新聞
【護土固碳專題報導】總目錄

「作田沒有師傅,落肥就對了。」臺灣農地全年可以三個期作,一年每公頃約使用1.132公噸化肥,與國外相比,約為日本5倍、中國大陸2倍。我國農業部門溫室氣體來源中,「農耕土壤」所排放的氧化亞氮(N2O)為最大宗,主要就是來自氮肥的使用。而農地過度翻耕,則增加二氣化碳的排放。

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不計毀譽守護臺灣農業 陳吉仲:「土地給我正面能量」

「我應該算很宅,不喜歡社交活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每年農曆過年就是要宅在屏東老家,哪裡都不去,就跟親戚朋友一起過年,「我們農業就是這樣,過年就是我們休息最好的時間」,屏東萬丹老家的三合院和大家族歡聚一堂,即使早就沒在農村生活也沒有從事農作,但陳吉仲潛意識裡仍然認為自己是農家人。

封面故事
盤點臺灣漁業危機和優勢 政府應傾聽漁民心聲

對海島型國家而言,漁業是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經濟產業。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提供的資料顯示,國內從事漁業的漁會會員人數約40萬餘人;2018年的漁業生產量達1,096,890公噸,漁業生產值為89,736,599千元。

封面故事
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維護漁業利益 落實政策照顧漁民福祉

近年來,臺灣積極參與國際協議,維護漁業利益、確保漁民的船隊作業權益。2019年7月,臺灣以捕魚實體參與方身分,參加南印度洋漁業協定第六屆締約方大會會議,正式成為SIOFA一員。

農業經營
臺灣鵪鶉業年產值近十億 急需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臺灣鵪鶉產業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鵪鶉產業年產值大於臺灣第四大家禽的火雞。但此產業也有未列入家禽、產業資訊不透明、飼養管理技術有待提升等缺漏。藉由飼料配方改進、光照計畫實施、育種制度建立、產銷履歷等食品安全認證,將可創造出更多利潤。

封面故事
友善環境農業跨步走 多元輔導制度,克服轉型陣痛期

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的施行,臺灣目前有機及友善農業的總耕地面積不僅逐年成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也設下目標,以年增率10%的成長幅度,冀盼在2020年底前,達到1.5萬公頃的有機及友善農地。

豐年人物
為林木生命攀升 樹藝師和攀樹師

當業主有樹木上的問題需要諮詢或協助時,樹藝師會進行評估與建議,而在評估階段的樹上檢查,或是評估後的建議修剪,則會由攀樹師負責,因此兩者是相互輔助。

農業經營
棗產業發展攻略:從選育、栽培到採後儲運 臺灣棗產業現況及調適方式

臺灣棗果實碩大、甜脆多汁,且含豐富的維生素,享有「臺灣蘋果」美稱,惟在產業發展上仍有天然災害風險導致產量及品質不穩定、品種不抗(耐)生物與氣象逆境……等等問題,有待在品種改良及栽培法改進上加以解決。

封面故事
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 助部落農友,突破產銷困境

自2017年5月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開始審認「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提供農民有機驗證之外的另類選擇。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5家友善耕作推廣團體審認通過,且友善耕作面積目前已達3,743公頃。而在第一線實際協助農友往友善農業轉型的團體,又如何協助農友行銷,克服有機驗證的高門檻呢?

封面故事
少壯營農不煩惱 青年從農創業貸款——協助轉介並持續放寬

農業金庫也會定時在全國青農的社群固定發布訊息,讓青農掌握最新資訊,藉由多種方法與臺灣各地青農接近,並確認創業貸款政策的宣傳渠道保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