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林木生命攀升 樹藝師和攀樹師

吳秉軒與張哲維兩人,因接觸樹藝學,生起珍視樹木生命及照護的想法,進而加入樹藝師和攀樹師的行列。

文/李婉婷 攝影/陳建豪

當業主有樹木上的問題需要諮詢或協助時,樹藝師會進行評估與建議,而在評估階段的樹上檢查,或是評估後的建議修剪,則會由攀樹師負責,因此兩者是相互輔助。

北臺灣的秋冬,難得露出煦煦晨光,如此的好天氣,對攀樹師而言更是工作的好日子!漫步臺大校園,很難不被樹上窸窸窣窣聲音吸引,抬頭一望,有人正矯捷地攀爬在樹層間,細心修剪著每一根枝條,他們是吳秉軒與張哲維,也是臺灣少見同時取得美國「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ISA)所認證的樹藝與攀樹證照之專業樹木照護者,現今全臺灣約有1,000多位樹藝師,26位攀樹師,同時擁有兩項證照者卻僅有五人。

從園藝到樹藝,在自然裡學習

「不同於日本樹醫生的侵入性治療,ISA的樹藝師相信樹木有自然修復能力,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它狀況不佳時,藉由正確的結構修剪、土壤與棲地改善等方式,提供適宜環境,讓林木自行休養恢復。」張哲維說,而這也是他與吳秉軒認為尊重樹木、對環境好的作法。同為八年級生的倆人,本是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簡稱公園處)的同事,因工作關係,2015年吳秉軒開始接觸樹藝學領域,一年後張哲維也跟著加入,而後為補足樹藝的不足,更一同進修攀樹課程與考證,也因為彼此年齡相仿、理念相近,倆人毅然選擇離開工作崗位,如今,成為相互支援與共同合作的創業夥伴。

土木科系出身的張哲維,其實有個植物迷的園藝治療師母親,家中頂樓種滿花花草草,或許受到母親的耳濡目染,他一開始也選擇從事園藝工作,前後工作的五、六年裡,張哲維卻說:「越做,我越覺得衝突與矛盾。」他發現,現今的園藝市場幾乎都只是為了獲利與取悅為主,而非以植物生命為考量,在沒有事前詳細規畫、評估,以及長期維護的專業計畫下,不論是土壤、盆栽、景觀、樹木等皆替換率頻繁,這種竭盡消耗自然資源的現象令張哲維感到弔詭與心疼。不過,也因為多年園藝工作的磨練,奠基了他日後在樹藝與攀樹學習的養分。

從小出生在園藝環境的張哲維,園藝是他初踏入社會的選擇,也因此累積許多植物相關的知識,成為日後從事樹藝師和攀樹師的養分。

樹藝、攀樹重實作 會怕才爬得久

一般而言,樹藝師與攀樹師的工作相輔相成,樹藝師以事前全盤性的環境規畫、安全評估,以及結構修剪計畫為主,實際樹木修剪工作則交由攀樹師執行,攀樹師除了須具備專業的修樹技巧與知識,由於工作風險高,也需要極大的體能和專注力。攀了近百棵樹的吳秉軒不諱言地說:「我到現在每次爬都還是會怕,不過,會怕才爬得久。」這個臺北長大的大男孩認為,身為攀樹師,必須對爬樹這件事抱持著敬畏與信任的心態,因為懂得害怕,在樹上的一舉一動會更謹慎小心,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才能讓自己與攀樹師這項專業有更廣的發展未來。

豐年6912_人物專訪

同時身兼樹藝師和攀樹師的吳秉軒表示,兩者都需要很多的經驗累積。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19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