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虱目魚
「田媽媽-長盈海味屋」第四代經營者謝佳歆以食農教育遊程,串連虱目魚的生產與食用,將友善環境永續經營的思維,巧妙融入小旅行的觀察與體驗之中,讓遊客認識養殖管理對食材生產的重要性,地理環境對於飲食文化的形塑樣貌,並發現農漁業在辛苦之外的面貌。
上周寒流來襲,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指出,這波寒害造成虱目魚零星災損,主要是文蛤池混養虱目魚受寒害,目前嘉義縣加總損失約4、5千臺斤,占比不到5%。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已請地方政府持續觀察遲發性損害是否發生,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若損失超過20%,農業部將立即啟動現金救助。
《2023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名單今(23)日出爐,由農業部輔導成立的「田媽媽」品牌店家「長盈海味屋」去年首度入選,今年再度入選臺南版名單。長盈海味屋二代謝佳歆坦言,她一早就與媽媽黃澐卿守在電腦前等待,能夠連續受到推介「很開心、也很感謝」。
虱目魚是臺灣許多平價特色料理重要食材,但近來價格不斷上漲,魚市場平均每公斤破100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5)日表示,虱目魚減產面積是被文蛤養殖替代,光電板影響虱目魚養殖面積不到4%;虱目魚價格是波動的,今年價格高,漁民放養魚苗數量已在大幅增加,供需會逐步回穩。
「土魠」這個詞在清朝方誌出現前,鮮少在更早的文獻中出現,幾乎可說是憑空跑出來的名稱。但土魠魚又不是外星人,當然不可能之前都不存在,卻突然出現在清領時期的臺灣,因此引起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鄭維中好奇:在荷治、明鄭時期的土魠魚到底是怎麼來、又怎麼成為臺灣特產的海鮮?
入冬以來總計3波寒流來襲,農漁業也因為低溫受害,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統計,6張農業低溫保單中,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蓮霧等5張保單均啟動理賠,僅梨穗低溫險尚未達理賠標準,且出險保險的理賠率達到5成,有投保農業保險的農漁民,去年12月入冬以來至今寒害損失相對較少。
臺南開元市場自治會會長、榮輝海產老闆郭全祿,二十二歲就在市場賣魚,改變虱目魚的分切刀法,首先分離虱目魚頭,再從背部兩側各畫兩刀,從腹鰭往前撕下魚肚,練習了好幾天,終於可以在數秒內分切出無刺虱目魚肚,這就是一片誰來吃都沒有障礙的無刺虱目魚肚。
造物主以山、海、河成就大地基本骨幹,身處其中的人們用智慧創造生命延續,這樣的感慨在看到七股阡陌連綿、水天一色的魚塭養殖池更加深刻。當地四百年前是一片湛藍的大海,四百年後由人力拓墾出來的養殖海依然一望無際,成為島內人們品嘗水產美味的最大生鮮寶庫之一。
臺南市的農業活動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所暫緩,農業局仍然朝著既定的農產運銷節奏,努力的將臺南市的優質農特產品行銷推廣出去,不論是胡麻季和虱目魚季及新市毛豆節、柳營牛奶節等活動,都希望透過產品加值及宣傳,達到產銷暢旺的目的,讓臺南市成為真正的農業大市。
不問損害程度,低溫達標就理賠的溫度參數養殖水產保險11月開賣,保險期間自11月至隔年3月15日止,虱目魚、石斑魚、鱸魚及吳郭魚等4種水產保單氣溫連續10℃以下達10小時以上,即啟動理賠。農金局統計109年度的水產低溫保單,石斑魚26件、虱目魚32件、鱸魚21件、吳郭魚14件全數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