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土魠魚羹其實是葡萄牙料理?專訪鄭維中追查土魠魚和虱目魚身世之謎

「土魠」這個詞在清朝方誌出現前,鮮少在更早的文獻中出現,幾乎可說是憑空跑出來的名稱。但土魠魚又不是外星人,當然不可能之前都不存在,卻突然出現在清領時期的臺灣,因此引起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鄭維中好奇:在荷治、明鄭時期的土魠魚到底是怎麼來、又怎麼成為臺灣特產的海鮮?

新聞
入冬三波寒流 農業低溫保險理賠率5成

入冬以來總計3波寒流來襲,農漁業也因為低溫受害,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統計,6張農業低溫保單中,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蓮霧等5張保單均啟動理賠,僅梨穗低溫險尚未達理賠標準,且出險保險的理賠率達到5成,有投保農業保險的農漁民,去年12月入冬以來至今寒害損失相對較少。

新聞
【呷市】榮輝海產──他賣魚超過半世紀,還自創虱目魚無刺刀法

臺南開元市場自治會會長、榮輝海產老闆郭全祿,二十二歲就在市場賣魚,改變虱目魚的分切刀法,首先分離虱目魚頭,再從背部兩側各畫兩刀,從腹鰭往前撕下魚肚,練習了好幾天,終於可以在數秒內分切出無刺虱目魚肚,這就是一片誰來吃都沒有障礙的無刺虱目魚肚。

撈海龍鬚菜
封面故事
水面下的精采,七股養殖池的美味與永續

造物主以山、海、河成就大地基本骨幹,身處其中的人們用智慧創造生命延續,這樣的感慨在看到七股阡陌連綿、水天一色的魚塭養殖池更加深刻。當地四百年前是一片湛藍的大海,四百年後由人力拓墾出來的養殖海依然一望無際,成為島內人們品嘗水產美味的最大生鮮寶庫之一。

新聞
【臺南新農】臺南農業之美再發現

臺南市的農業活動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所暫緩,農業局仍然朝著既定的農產運銷節奏,努力的將臺南市的優質農特產品行銷推廣出去,不論是胡麻季和虱目魚季及新市毛豆節、柳營牛奶節等活動,都希望透過產品加值及宣傳,達到產銷暢旺的目的,讓臺南市成為真正的農業大市。

新聞
寒冬報到!養殖水產低溫保險11月開賣 去年度4魚種保單理賠100%

不問損害程度,低溫達標就理賠的溫度參數養殖水產保險11月開賣,保險期間自11月至隔年3月15日止,虱目魚、石斑魚、鱸魚及吳郭魚等4種水產保單氣溫連續10℃以下達10小時以上,即啟動理賠。農金局統計109年度的水產低溫保單,石斑魚26件、虱目魚32件、鱸魚21件、吳郭魚14件全數理賠。

臺南新農 推薦主圖YC01 鮮饌以虱目魚加工冷鏈一 條龍,將新鮮的虱目魚直 送消費者手中。
新聞
【陽光物產03】鮮饌投入虱目魚加工冷鏈 穩銷超市通路

臺南學甲是虱目魚的產區,十年前原本與妻子吳素雯從事皮包生意的洪志民,返鄉接手岳父的虱目魚養殖產業,成立鮮饌公司及品牌,不但進行契作及混養虱目魚、白蝦和草魚,還以一條龍的虱目魚加工冷鏈,從分切、包裝、冷藏到通路端上市,並且成功打進全聯超市,站穩虱目魚的冷凍魚鮮市場……

新聞
梓官區漁會宅配水產箱大賣 出貨半數衝臺北

疫情改變消費者採購習慣,不僅網購蔬菜箱熱賣,水產箱訂單也是接不完,知名魚產電商平臺–梓官區漁會,訂單量爆增,是平常淡季的3、4倍之多,尤其在COVID-19單日確診數破百例之後,不過,本周採購力道有減緩情形,可能與到貨日大延遲有關。

新聞
大卸7部位!漁業署一張圖示虱目魚料理攻略

天氣愈來愈熱,不必等到盛夏,現在就有物美價廉的虱目魚可以吃。虱目魚多刺,是讓不少人畏懼的原因,但現在已有去刺服務,沒有刺的虱目魚肚、魚柳,好吃好入口,農委會漁業署圖解虱目魚各部位,從頭到尾分切7部位,各有美味秘密。

新聞
虱目魚等3種魚宜降放養密度 龍虎斑價格首度超越龍膽石斑

清明節後大多數養殖魚種開始陸續放養,農委會漁業署提前於今(29)日舉辦大宗養殖魚種產銷論壇,提供國內外產銷資訊,讓漁民在放養前就能掌握趨勢,海洋大學副教授詹滿色建議,虱目魚、鱸魚以及午仔魚應降低放養密度,吳郭魚大魚有惜售情形,至於石斑魚,雖然市場價格谷底爬升中,但仍建議不要追高苗價放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