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臺東
地理環境佳、栽培面積倍增 臺東咖啡還有焦糖奶油味
臺東縣是國內咖啡栽培面積僅次於屏東縣、南投縣的第3大產區,臺東產區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以及日夜溫差大的微氣候,讓其生產出的咖啡蓄積更多營養物質,可以呈現出醇厚滋味,且帶有柑橘、花香及焦糖奶油等迷人風味。
【大地物語】太陽很多,臺東的釋迦很甜
鄰近太平洋,又在北回歸線以南,陽光、空氣、水的完美比例,讓臺東擁有種出甜美釋迦的絕佳條件。釋迦農張簡裕峰創立「太陽很多」品牌,他不但種植、銷售釋迦,保護生態、與萬物共存更是他的核心理念。
「藜」想價格必須有理想品質,農民與農企如何不離不棄?
身為農企業主,鄭世政說,每年和農民談契作時,他們都會精算預估需求量,這當中若有農民想多種,都得事前告知可能會面臨無人可收的窘境,讓農民了解未來恐面臨的風險,畢竟陪伴農民要以長線為主,才能逐步建立出夥伴關係,讓產銷的關係更加健全。
【大地物語】味道裡的心意──從食材到在地風土的綻放
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著多種糕餅、湯糰的作法,製作步驟、節慶食材的使用都是一門學問,每一處細 節皆值得探究。品食時,先觀賞其造型、色澤;入口那刻,口感、香氣甚至能喚醒食客的回憶與經驗。
【2017十大神農】陳添麒:生命力與作物齊發,峰迴路轉的薑黃伯人生
臺東樂山,有片依山勢種植的薑黃田,滿園翠綠生機,而這也是陳添麒生命的轉捩點。他的人生從 50歲那年,開始峰迴路轉——無意間發現薑黃神奇的生命力,讓 70歲的他仍朝氣勃勃地投入種植與研究,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陳添麒有了「薑黃伯」的暱稱,也改變了他人生的下半場。
倚漁而生的海岸小鎮 – 成功.旗魚文化
「那時大船下水前,都會先在岸上灑糖果、灑紅龜粿!我們小時候就會跑去撿呀。」鎮上的人如此回憶起。成功鎮,臺灣東部最大漁港所在地,天然良港地形加上溫暖豐沛的黑潮流過,讓鎮上出發的漁船,百年來總是滿載而歸;「成功」之名與輝煌的漁業,如此相得益彰。
【老照片說故事】不平靜的國慶日-1973年重創臺東的娜拉颱風
自1958年氣象局颱風資料庫建立以來,近一甲子的時間中,國慶日遇上颱風警報的次數其實只有4次(1964年戴特、1973年娜拉、1974年貝絲及1994年席斯),且颱風中心均未登陸台灣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