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在地,棲居者為鹿野注入新活力

文、攝影/ 林君翰

每年隨著熱氣球季的到來,為鹿野帶來大量的人口流動,而時光越過這段宛如嘉年華的盛夏,鹿野還剩下什麼?在東部的鄉村地區,要如何把人留下、甚至加入新血,這個課題早已被許多人討論。

協助推動萬物糧倉專案的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花費一年的時間深耕觀察花東地區,專案副理沈婷茹表示,花東縱谷就像一座沒有疆界屏障的生態博物館,而在裡頭流動的人們彷彿是在看一場具有生命的大型展覽。

在地生活的行動者因此成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而鹿野也有這樣的一群棲居者,為鹿野帶進新的能量。

返鄉棲居,提供深度體驗、發揚鹿野茶文化

在鹿野有一群返鄉的青年,有人返鄉開設民宿,有人返鄉繼承家業,有人則是返鄉實踐夢想,而綽號叫阿山的張桓瑞則是歷經一場革命才回到懷念的故鄉。

「其實種茶真的很辛苦啦!」張桓瑞邊採茶邊感嘆道,從國小三年級就隨著家人離開鹿野到臺北生活,原在修車行有穩定工作的他,每天都在重複著相似的修車工作。

於是他花了3年的時間和母親溝通,離開8年修理機車的工作回到懷念的家鄉種植茶葉,但回來才發現,務農不僅相當具有挑戰性,還要擔心颱風讓作物付之一炬。

張桓瑞還記得母親當時對他說:「你回來要幹嘛?吃土嗎?」他接著笑說:「她怕我會餓死。」在回鄉之前,母親就先回鹿野種植茶葉和木瓜,穩定之後,他再回來管理茶園。看似一場溝通的「革命」,卻也充滿著母親對子女的擔心與關愛。

張桓瑞的母親,返鄉後一起和兒子種茶。

這座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交夾的茶園,以自然農法栽種具有獨特奶香味的台茶12號,也就是金萱冬茶。「茶樹開越多花表示茶樹越不健康,」張桓瑞自豪地說今年冬茶的產量不錯,但由於以友善耕作方式耕種,因此經常需要做除草工作,夏季還要忍受太陽的曝曬,導致鄉村地區農工不足,年輕人更不願投入採茶工作,使得現今採茶工人多是年長的女性。

除了種茶、採茶之外,從萎凋、發酵、殺菁、揉捻、焙火到包裝,張桓瑞都在自家完成,並建立網路平臺販售,也提供旅人可以參與採茶與製茶體驗,將鹿野的茶葉文化讓更多人知道。

回鄉連源,海風吹拂的咖啡香

在屏東完成志業退休之後,道地的臺東人陳仲賢,與妻子選擇家鄉的土地繼續耕耘人生,開設農莊並鑽研著咖啡的學問,以父親之名,為農莊取名為連源園,期許著自己及孩子要連源,不要忘記「源頭」,不要忘記臺東故鄉。

陳仲賢在農莊裡也以自然農法種植千株阿拉比卡咖啡,在淡淡的太平洋海風吹拂之下,風中的鹽分讓島嶼型氣候產出的咖啡多一股特殊的黑糖味,也提升了咖啡的甜度與韻味。

陳仲賢說:「自己經常不洗咖啡杯,因為喝完咖啡後在杯底留下的咖啡果膠,使得杯子成為聞香杯,能夠欣賞咖啡的韻味。」他的返鄉,也讓鹿野的土地飄逸著陣陣咖啡香。

陳仲賢說明連源園名字的由來。

移居深耕,實踐巧克力夢

除了返鄉,也有一群因為喜歡鹿野,離開習慣的都市生活,而舉家遷移到鹿野居住,其中「方克一巧克力」創辦人王廷浩即是搬離臺北的舒適圈來到鹿野鄉村完成巧克力夢。

王廷浩畢業於臺大農化系,在大學時就喜歡研究巧克力甜點的他,便在路邊擺攤,透過網路認識的朋友們互相介紹、銷售自製巧克力甜點,一邊完成學業、一邊踏上完成夢想的旅程,甚至遠赴比利時學習製作巧克力。

雖然習慣臺北便利的都市生活,但希望能夠將巧克力跳脫一般甜點店販售的形式,做些有意義且具特色的事情,於是2016年決定在鹿野的土地上耕耘巧克力夢。

「方克一巧克力」創辦人王廷浩解說如何採收可可果。

王廷浩的父親在5、6年前因緣際會在鹿野買下一塊農地,王廷浩笑說:「父親在還沒來鹿野之前,就買下這塊用自然農法種植鳳梨的土地,沒想到一來就不願意回臺北了。」

於是,他和一家人及女友來到鹿野種植400株可可和其他各種蔬果,結合在地文化與新鮮食材,發展國產的精品巧克力,讓巧克力不僅僅只有被人品嘗,而是可以真正了解可可的種植與巧克力的製程。

採收下的生可可果,果肉滋味似釋迦的酸甜。

棲居者為鄉村帶來新能量

像張桓瑞、陳仲賢這樣留下來,或者像王廷浩從外地流進來的移居者,皆為鹿野帶來一股新的力量,沈婷茹說明,這群中生代的棲居者因為帶著過去在外地生活的經歷,因此會願意接受新的嘗試,並保有對土地的熱情,持續耕耘鹿野。

而因為這群人的努力,讓鹿野除了熱氣球季之外,擁有不同的樣貌,也讓更多人對鹿野有不同的想像,願意走進鄉村、體驗農村,或許因此而成為下一位棲居者,為鹿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