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苦瓜教父全中和苦盡甘來 選育高雌花山苦瓜掀產業「綠色革命」山產店都愛用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稱「苦瓜之父」的退休副研究員全中和,挖掘臺灣山苦瓜,以結果數量高的高雌花品系育成8個品種,開啟產業「綠色革命」;並開發山苦瓜醫療保健等機能性用途,把山苦瓜從山產店帶進生技領域,創造上億元產值。

青年育種家謝丞傑,和當時尚未申請品種權、仍在育種中的長壽花「夜后」。(攝影/吳尚鴻)
農觀點
育種家坦白講:品種授權到生產、銷售誠信互利 產業才能正向發展/謝丞傑

植物的「創作」漫漫長路、荊棘叢生,要選育出生產者願意種植,且消費者喜歡又願意買單的品種,實在是談何容易?花卉品種培育時間往往耗時5至10年,從授粉、採收種子、播種、選拔、盆子、介質、肥料、水……等全部都是成本!

圖5.「高雄1號—曙光」設施栽培生育調查。
新聞
國產的斑葉網美龜背芋!電信蘭新品種「高雄1號—曙光」 要做觀葉、切葉亮點

在臺灣常見的電信蘭葉片一般為綠色,傳統栽培的商業品種缺乏流行性,因此高雄場近10年來積極開發電信蘭斑葉誘變技術,創造新的品種。目前已育成「高雄1號—曙光」,能適應簡易網室栽培模式,葉片的葉斑顏色會隨其成熟度及光度轉變,介於黃綠斑至黃斑。

種原保存具有農業、生態永續的重要意義,對持續培育新品種更是不可或缺。(攝影/張家瑋)
新聞
品種植金08》附錄:保存「種原」才能更新品種!品種權為何要有農民、育種家免責權?

植物種原(germplasm)也就是遺傳資源,主要透過種子銀行、植物園或田間等實地栽培進行保存。任何品種的育成、延續,都是遺傳資源的重組與保存,種原收集對於農業上持續培育新品種,以及維持生物的基因多樣性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新聞
品種植金07》捨得不完美,意外撿回來:寶島甘露梨和育種家劉申權

「我對未知的東西都是很有興趣,好奇。大概試一百個我們想像中(育種試驗)理所當然的事情,大概九十九個失敗……我們試過才知道(沒掌握的原因),因為『未知』嘛。」在家中受訪的劉申權已經滿頭白髮,留長的頭髮扎著俏皮的短馬尾,對育種的好奇心仍然鮮活。

鳳梨「台農23號」是我國育成優良品種,今年有中國媒體報導已在中國種植。(攝影/游昇俯)
新聞
品種植金06》品種外流中國嚴重?臺大名譽教授郭華仁:品種權保護明顯不對等

我國和中國於2010年簽署「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 相互承認專利、商標及植物品種權,並建立「協處機制」,不過十餘年來,農業技術、品種外流至中國仍時有所聞。臺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建議,民間品種權人對中國、其它國家品種權保護應有所了解,再做國際布局;中國品種權保護和我國並不對等,政府應積極對品種權人說明其中落差。

新聞
品種植金05》成為植物品種權人不可不知:品種權申請流程、種苗和品種保護息息相關

【品種植金】專題報導由新品種「寶島甘露梨」談起,介紹植物品種權爭議、品種權概念的由來,以及植物新品種的作用及影響。但和品種及品種權有關的事情仍相當多,甚至有些專有名詞可能會讓人混淆,例如與植物品種關係密切的種原、種苗;本文將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品種權申請,再對與品種流通與保護息息相關的「種苗」做一番介紹。

新聞
國家作物種原中心30年 「次世代種原方舟」投注5億元為下一世代保種

號稱「臺灣作物諾亞方舟」的國家作物種原庫今年適逢成立30周年,迄今收集保存超過10萬份品系種原,但種子種原貯藏過久仍會喪失繁殖力,需要適時更新,農委會承諾啟動「次世代種原方舟計畫」,未來10年總計挹注5億元,協助種原更新,延續種原保存供下一世代利用。

茶花「桃園1號—緋紅之夏」田間開花表現。
新聞
國內首件品種權茶花!「桃園1號—緋紅之夏」適合景觀綠籬、盆栽 為夏秋增色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為育成不同花期、強健且具有良好觀賞性的茶花品種,2014年起進行茶花品種選育,2021年育成生長強健、秋季盛花、花朵亮眼新穎之茶花新品種桃園1號—緋紅之夏。本品種花期與一般茶花不同,具有市場區別,而生長性佳適合作為盆花或景觀苗木使用,期待擴展茶花應用,提供消費者多元新選擇。

研究發現殼色基因和成長基因有所牽連,因此顏色和成長速度可作為文蛤選育的標的。圖為一般養殖業者產品,非選育研究之文蛤。(攝影/王士豪)
新聞
養殖文蛤也有育種研究!蛤殼形態和分子遺傳標誌雙管齊下 選育更優質的文蛤

文蛤養殖一直是臺灣貝類養殖的大宗,根據漁業年報資料顯示,2021年文蛤養殖面積約8,000至9,000公頃,佔整體陸上養殖面積25%,產量近4.9萬噸,產值約新臺幣40億元,佔總體鹹水魚塭產殖25% 和貝類產值47%;水試所研究團隊利用形態標誌和分子遺傳標誌,針對不同地區成長的文蛤進行殼色分析,並作為育種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