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錢昌聖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蕭政弘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
臺灣甘藍(高麗菜)全年產量為所有蔬菜之冠,然而夏季平地高溫不利生產,午後雷陣雨和颱風常造成夏季甘藍產量減損,供需不平衡易導致菜價波動。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10年,終於今(2024)年育成具耐熱性、抗黃葉病的甘藍新品種「台中3號」,歸類為硬種品種,口感嫩脆,耐貯運性佳,適合開發加工、外銷等用途,提供農民種植甘藍的新選擇。
甘藍(Brassica oleracea)為十字花科蕓苔屬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俗稱「包心菜」、「捲心菜」、「高麗菜」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其野生種為不結球植物,經自然及人工選育,逐漸形成多樣的結球甘藍品種,約在2,000至2,500年前就為古羅馬和古希臘人所栽培,最晚在17世紀荷治時期傳入臺灣,當時荷蘭船隻有在臺灣補給高麗菜的紀錄,但直到日治時期才被普遍推廣。
自1953年臺灣有正式蔬菜產量統計開始,甘藍就是臺灣重要大宗蔬菜,產量至今穩居蔬菜類第一名。根據2023年農業統計年報,國內甘藍栽培面積約8,279公頃,產量42萬3千餘公噸;近5年甘藍產量皆維持在40至42萬公噸。
分區栽培週年生產 供需量能影響甘藍市價波動
由於臺灣甘藍在夏季高溫環境中不利於生產,為滿足全年市場消費需求,夏季於高冷地區栽培,秋冬季於平地栽培,已成國內甘藍週年生產的固定模式。平地產區產量約占七成,主要集中於雲林縣與彰化縣,生產季節為10月至隔年5月。高冷地產區產量約占三成,主要為宜蘭縣、南投縣及臺中市,生產季節為5月至11月。
依據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統計數據,國內甘藍近5年市場成交量近23萬公噸,每月成交量介於1.6萬至2.2萬公噸,其中以11月至翌年3月甘藍供應量、成交量較高,均超過2.1萬公噸以上;7月至9月甘藍供應量少,成交量也較少,約1.6~1.7萬公噸。其中比較特別的是2月分成交量相對較少,主因係農曆新年市場休市日較多所致。
甘藍的價格和市場的供需量能相關,成交量較高的月分如11月至翌年3月之間,甘藍每公斤價格較低,介於10.9至16.5元之間,隨後價格才逐漸提高,其中7月至9月價格約介於每公斤24.4至26.2元,高於其他月分。就市場數據顯示,冬季甘藍的月成交量超過2.1萬以上,價格隨即下降,單一月分成交量低於2萬公噸(約500公頃採收量)比較能維持市場的價格。
硬種甘藍適加工、生食 台中3號針對夏季需求研發
臺灣甘藍依葉片柔軟度及葉球緊實度,可分為軟種及硬種兩大類,軟種適於鮮食(煮食、炒食)、硬種則適於加工與生食。目前國內甘藍大宗品種「初秋」屬於軟種,由日本瀧井(Takii)種苗公司於1953年育成,引進至今一直是最受臺灣人偏愛的品種,市占率約七成;除了初秋品種,臺灣還有「台中1號」、「台中2號」、「雪翠」等本土軟種甘藍品種可選擇栽種。
而當前臺灣硬種甘藍主力品種僅「228」,但其較不具耐病與耐熱性,且與初秋同為日本瀧井種苗公司育成的品種,種子來源仰賴進口;此外,雖然臺灣甘藍消費以鮮食為主,約占九成,加工僅占一成,但夏季栽培不易,且目前國內硬種甘藍種植面積不足800多公頃,部分加工需求依靠進口,因此本土硬種甘藍品種亦為國內所需。
鑒於國內硬種甘藍供給仍不足、主要品種單一化且仰賴進口種子,既有商業品種又缺乏黃葉病及耐逆性(如耐熱、耐淹水等),臺中農改場終於2024年育成硬種甘藍「台中3號」。台中3號耐熱、抗病且口感嫩脆,雖被歸類為硬種,主要適合加工與生食,但在口感上亦有望於甘藍缺貨時,作為鮮食替代品種,調節夏季甘藍市場供需,提供農民另一種植選擇。
台中3號耐高溫、抗黃葉病 良率較228品種高五成
甘藍台中3號為圓球型甘藍,屬於一代雜交種(F1)。台中3號的母本YR33是於2012年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中甘19號」與溪湖農生種苗的「266」2個雜交一代品種雜交,後經8個世代自交分離,為圓球型、具自交不親和性、耐熱性強、早熟、葉色翠綠葉脈明顯及中心柱短等特性。
台中3號的父本YR3是2013年於印度普內所購得的先正達種子公司「BC79」雜交一代種子,經7個世代自交分離而得,為圓球型、具耐熱性、自交不親和性弱、中熟、葉色濃綠及中心柱長等特性。
為育成耐熱、抗病的圓球型甘藍品種,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自2011年開始陸續由荷蘭、印度、越南、泰國、日本、中國、臺灣引進商業品種,進行自交及雜交分離工作,各分離世代於夏季期間進行生育選拔,冬季期間則進行自交不親和性選拔,並於2018年進行自交系間雜交組合,陸續於夏季進行少量栽培試驗,結果發現母本(YR33)與父本(YR34)的雜交組合(台中3號)於高溫期間較其他雜交組合生育期短、品質優良,且無頂燒症發生。
其後進行初級、高級品系試驗、植株性狀檢定調查,最後確定該雜交組合具夏季耐熱及品質優良等特性,且表現穩定,後命名為甘藍台中3號,於2024年4月取得植物品種權(品種權字第A03107號)。
台中3號的種子呈褐色、千粒重約6.47公克,株高約29.3公分;株寬約50.1公分,定植65天可採收,葉球呈淺綠色,平均球重616.2公克,球徑約12.6公分、球高約13.6公分。其球質脆嫩,適於加工且耐貯運性強,具外銷潛力;植株具耐熱性及抗黃葉病等特性,可於夏季栽培生產,能調節國內甘藍栽培情形。
和臺灣目前加工用硬種甘藍主力228品種相比,台中3號球重600公克,雖比不上228球重可達900公克,但台中3號耐熱、抗病性更佳,夏季高溫下,228良率僅4成可達900公克,台中3號則有9成可達600公克以上,且產量、採收整齊度更佳,預期未來極具競爭力。
栽培管理關鍵要訣 夏季應掌握採收時機
1.台中3號可於臺灣中部地區平地7~10月種植,夏季高溫結球性佳,不過總產量仍受雨量多寡影響。
2.冬季低溫有抽薹及結球不緊密風險,超過國曆11月後不宜定植。
3.夏季高溫期於田間定植後,應避免短期內施用過量氮肥,以免產生葉片黃化焦枯及增加頂燒症發生風險。
4.夏季栽培應即時採收,以避免因高溫高溼,造成葉球腐爛。葉球生長緊密、葉球最外包葉反捲時,即為採收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