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蔡雅琴 種苗改良繁殖場副研究員
黃俊杉 種苗改良繁殖場退休副研究員
胡瓜(Cucumis sativus L.,英名cucumber)一般為雌雄異花同株的異交作物,植株雌雄花比例依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胡瓜品種如不具單為結果性(或稱單性結實,parthenocarpy),即不經授粉與受精就能結果,則需由昆蟲媒介授粉才能使果實發育成長。種苗改良繁殖場育成的胡瓜「種苗3號─夏美」為雜交一代新品種,其耐熱性佳並兼具全雌性與單為結果性,且適合設施內栽培,因此極具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已技轉業者販售種子,預期在推廣後提供農友設施栽培胡瓜品種更多樣化的選擇。
胡瓜為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蔓性植物,雌雄異花同株,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胡瓜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山麓地區,西漢時期由張騫引入中原,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胡瓜因果實成熟時顏色呈現黃色,又稱「黃瓜」;胡瓜開花結果採收時,因果實尾端仍帶著花朵,因此又稱為「花胡瓜」或「花瓜」。
臺灣胡瓜全年栽培 種苗3號夏美生食口感佳
胡瓜在臺灣全年皆有栽培,根據農業部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統計資料顯示,臺灣近3年(2020至2022年)胡瓜種植面積分別為1,948.84公頃、1,871.04公頃、1,800.67公頃,收穫量分別為47,974.6公噸、47,618.6公噸、45,112.3公噸;而依據2022年統計資料,胡瓜栽培面積前三名分別為屏東縣5 1 8 . 3 2公頃(占28.8%)、雲林縣252.64公頃(占14%)、彰化縣2 3 8 . 6 0公頃(占13.25%)。
胡瓜的種類大致可區分為大胡瓜與小胡瓜,本文要介紹的種苗3號——夏美便是繼2008年推出「種苗2號——青寶」後,新育成的小胡瓜品種。胡瓜依品種不同還可作為鮮食及醃製用,主要以嫩果食用為主,可生吃亦可榨汁,常作為涼拌菜餚如醃黃瓜、酸辣黃瓜等,亦可作湯品、熱炒,或可雕刻切絲作為菜餚擺飾材料,用途廣泛。其中,胡瓜種苗3號的果型長直,果色綠色,果皮條溝稍明顯,果面有細刺,平均果重約126公克,生食口感脆甜,帶有濃厚胡瓜香,甜度較市場常見日系品種如220號、868號等更佳。
迎戰嚴苛極端氣候 種苗3號耐熱結果率佳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頻繁,臺灣地區常有高溫驟雨發生,作物栽培環境的改變影響胡瓜生育與產量甚鉅,促使農民對新品種抗(耐)逆境的需求性增加,因此加速選育出耐熱性佳、具有高(全)雌性與單為結果性的胡瓜新品種,以符合農民栽培的需求,乃是目前胡瓜栽培面臨的迫切問題。
胡瓜產量高低主要取決於雌花數量的多寡,尤其是單為結果性強的品種,因雌花不經授粉也能結果,不僅省工亦適合做為設施栽培的主要品種。為選育出耐熱性佳、高(全)雌性及單為結果性強,可適於設施且週年皆可栽培的優良胡瓜品種,種苗改良繁殖場歷經多年選育,終於育成胡瓜種苗3號——夏美。
種苗3號於2014年春作進行雜交育成,為雜交一代新品種,具全雌性及單為結果性,適合設施栽培。此品種於2016年7月在屏東高樹地區及2019年8月在高雄美濃地區進行試種,試作結果顯示,種苗3號單為結果性穩定且瓜果結果率佳,瓜條直順,在夏天栽培良果率佳,是兼具單為結果性與耐熱性佳的優良品種,可穩定胡瓜夏季栽培產量。
綜合上述因素評估結果顯示,種苗3號具市場發展潛力,遂於2020年提出品種權申請,申請案編號1090022,申請登記品種名稱為胡瓜「種苗3號」,商品名稱「夏美」,並已於2024年通過品種權申請。
栽培管理注意事項 採果期間適當追肥 設施栽培防病蟲害
種植適期
種苗3號為耐熱品種,臺灣地區全年均可栽培。其育苗日數約7~10天,定植至始花日數為21~28天,定植至採收日約28~35天,採收期為50~75天,生育日數為90~115天。
土壤選擇
最適宜的土壤為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此外,應避免與葫蘆科作物連作,以防感染瓜類土傳病害。
栽培方式
適宜行株距為90公分×60公分,必須立支架栽培,可以使用傳統交叉竹架或錏管拱形架搭配瓜網的方式經營栽培。由於種苗3號耐熱性佳、單為結果性強,不需由昆蟲授粉就可結果,所以建議利用設施栽培,還可預防瓜實蠅及病媒介昆蟲。
整枝方式
種苗3號主蔓2至3節位即著生瓜條,為避免影響植株的生長勢,最佳整枝方式是於定植後3~4星期內即時摘除主蔓第7節位以下的瓜條及側芽,同時將主蔓固定綁好,使其吊攀在枝架上,而第七節位以上的側蔓可留2節後摘心。
施肥量與施肥法
種苗3號為全雌性品種,著果性強,需肥性較高,採果期間應適當追肥,尤其是磷鉀肥的施用;每公頃施肥量可按一般胡瓜施肥管理推薦量施加,惟應視土壤肥瘠程度、氣候變化與作物生長情形予以增減。
採收適期
種苗3號為花瓜用胡瓜,開花後5~7天採收,當瓜果橫徑達2.8~3公分為採收適期。
病蟲害防治
請參照植物保護手冊所推薦的藥劑、濃度及時期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