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亞蔬首度簽署合作備忘錄 強化作物耐氣候逆境育種 搶灘國際蔬菜研究

農業部長陳駿季(右)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主任沃培睿(Marco Wopereis,左)簽署合作備忘錄。(圖片提供/農業部)

國際非營利蔬菜研究機構「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在臺成立逾50年,過去與農業部在作物育種、蔬菜病蟲害防治上已有密切合作,農業部今(31)日與亞蔬首度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透過策略性主題研究,加速耐氣候逆境的作物育種,以因應農業在氣候變遷下面臨的挑戰。農業部長陳駿季說,亞蔬具有龐大國際能量,農業部10個試驗改良場所,未來可望藉由合作將研究觸角擴及國際蔬菜研究,讓國內研究可在全世界蔬菜研究占有一席之地,讓全世界看到臺灣。

農業部今日舉辦記者會,農業部轄下包括農業試驗所、農業藥物試驗所、7個區域農業改良場及種苗改良繁殖場,共10個機構主管均出席、分別與亞蔬簽署備忘錄,陳駿季也代表農業部與亞蔬主任沃培睿(Marco Wopereis)簽署備忘錄,宣示合作。

亞蔬是少數總部設立臺灣的重要國際農業組織,旨在促進高營養價值蔬菜生產與消費,消弭開發中國家貧窮與營養不良問題。擁有全世界公部門最大的蔬菜種原庫,收集來自155個國家,330個物種、逾6萬個品系。

陳駿季表示,雙方深化合作,未來將以團隊、系統性且聚焦特定主題方式合作研究,以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亞蔬是全球唯一專門從事蔬菜研究的中心,幾乎掌握全世界的蔬菜種原,由亞蔬種原庫提供育種材料,可加速育種進展,希望今日簽署備忘錄是個開始,幫助國內蔬菜領域研究更進步。

陳駿季說,過去農業部補助亞蔬許多經費做作物外表型檢定,未來結合實驗室基因型鑑定與田間外表型測試,可快速從種原庫篩選適合的種原,育成更具氣候耐性的品種;亞蔬強項在於茄科作物,特別是番茄、辣椒等,後續雙方將成立工作小組討論具體研究主題,農業部也會持續提供經費支持。

農業部今日舉辦「農業部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會,與會來賓合影。(圖片提供/農業部)

沃培睿表示,要育成對氣候變遷有更高耐受性的作物,不只是從作物種原去搜尋,也應該思考更廣泛的利用不同蔬菜種類及物種,亞蔬在非洲的研究網絡就發現,非洲當地很多傳統原生蔬菜對氣候變遷有很高的耐受性,應盡可能透過海外及臺灣種原基因庫的合作,更廣使用各地傳統作物、原生物種來強化氣候韌性。

亞蔬過去與臺灣學研機構合作,已成功培育出42個耐熱、抗病蔬菜品種,過去3年也提供超過4,200個種原與品系,供國內種苗業者選育新品種;過去10年,農業部也派遣38名的蔬菜及植病專家到亞蔬受訓,亞蔬也協助我國蔬菜產業培訓病蟲害檢定及抗病蟲害篩選技術員。沃培睿說,近年亞蔬還將農藥所研發的農藥殘留快檢技術推廣到寮國、柬埔寨等國家,也將臺灣生物製劑推廣到東南亞等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