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陽光物產02】官田有漂亮的有機蔬菜 在時生永續的農場裡

位處官田的時生永續農場種植的葉菜類,三十二至四十五天就可以採收,每週可以供應二十種蔬果給通路與消費者。場長李惟裕在有機種植領域赫赫有名,經營過巨農與永齡兩座有機農場,到過中國管理過三百五十公頃的農地。

新聞
【尋味有機】臺灣有機農產齊聚 安心永續進行式

有機農業近年來已經在各鄉鎮鄰里間蓬勃發展,除了消費者重視自身健康,購買有機農產;農糧署也提供有機農友各項補助,有機農場更舉辦旅遊行程帶動社區發展,加上生態環保、在地人文等議題,讓有機農業遍地開花,臺灣生態環境也得以永續發展。

新聞
【尋味有機】與自然共鳴 喝有機茶啜飲大地芬芳

臺灣茶品質享譽國際,北中南各具特色,臺茶愛好者們跋山涉水,就為了品一杯好茶。茶農們種茶、製茶、喝茶,隨著春夏秋冬,四季輪轉,人、茶、土地之間的連結,早已深深烙印在靈魂中。有機茶就像是上天賜予這片土地的恩惠,順應自然,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栽培有機好茶,細細品味茶湯的同時,能嘗到有機茶蘊含的風土滋味,更明白背後關懷土地的意義。

新聞
【尋味有機】有機蔬菜走入校園午餐 開創產業無限可能

著名生物學家珍古德曾說:「每一餐改變世界,每個人一天有三次機會改變世界。」飲食是社會大眾與農業最為直接的連結,為了維護臺灣珍貴的環境生態,具有生態性、文化性的有機農業已有許多人推崇。在一般人眼裡,學校營養午餐似乎只關乎價格與安全問題,而未看見食物背後,人與農業、飲食環境之間的連結,也缺乏對環境永續的想像。而今,有機農業已逐漸深入臺灣校園午餐,掀起一波溫柔而影響甚鉅的革命。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6】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用有機市集創造共好的在地社群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以下簡稱興大市集)在2007年由董時叡教授發起,今年9月即將邁入第14個年頭,「在地連結」是興大市集始終不變的明確定位,除了單純的買賣消費之外,透過舉辦田間參訪、食農講座、社區推廣,以及因應疫情推出的宅配服務,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更了解有機與有機農產品,最終再回到在地的市集裡面挑選、消費。

新聞
有機農業推動有成 8月正式突破1萬5千公頃

農委會積極推動國內擴大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去年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正式施行,農委會即訂下國內1.5萬公頃的目標,截至今年8月底,有機驗證面積達10,374公頃,友善耕作登錄面積4,646公頃,合計15,020公頃,成功達標。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5】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 串連小農與餐飲業者的市集3.0

有機農夫市集從十多年前萌芽,近幾年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開枝散葉,位於臺北的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以下簡稱水花園市集)走過農夫市集的萌芽期,近幾年不僅發展穩定,更走出市集,在不同消費通路巡迴展售,現在更要嘗試打破「生產者賣給消費者」的既定買賣模式,運用網路媒體行銷推廣,並做物流管理媒合有機農產品和餐飲業者,豐富消費有機農產的模樣。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4】小農結盟成合作社攻占大型通路 有機農產品的普及化之路

保證責任雲林縣古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古坑合作社)集結小農力量攻占大型通路;連鎖通路家樂福積極推動多樣化的有機與友善農產品,目標創造更親民的有機消費環境。在生產與消費的兩端,皆為有機農產品的普及化,立下里程碑。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3】有機農業的新思維 從多元產銷到永續消費

強化有機產品力,且搭配飲食素養,雖然覺醒過程緩慢,在快速變遷的現代,卻已是一種全民必須不間斷的學習運動,兩者相輔相成,有機與友善產品的價值才能重新被看見,道德消費與責任消費亦能深植在生活裡。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2】有機耕作的決勝關鍵:養成強健土壤

有機土壤肥培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幫助土壤自己建構豐富的有機質,以供作土壤生物及有益微生物的糧食。有了活性、族群都豐富的微生物,其分泌的膠結物質、菌絲有助於形成土壤團粒構造,進黃瑞彰專研有機土壤肥培,技術應用到洋香瓜、芒果、甜椒等蔬果類高經濟作物。而增加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