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物產01】太康有機農業專區轉型 高經濟作物加值、食農教育扎根愛鄉土

建議主圖 Ya01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 臺南新農

太康有機生產合作社正在進行葉菜整理。

內容提供/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有機農業可確保農產品之食安,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更保障農業得以永續經營。臺南市太康有機農業專區是全臺首座公設有機專區,不僅栽培作物品項繁多,近年積極轉型,農友種植更具經濟價值的茶葉、香茹(風茹)及何首烏等作物,更引進機械幫助省工,推行食農教育體驗活動,讓消費者認識農業、認識有機,更懂得愛護我們的土地。

作物種類多樣化  設施栽培成長快速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佔地約45公頃,扣除營運中心、農水路、綠籬、生態滯洪池等公共設施,生產規模達39公頃。進駐農友自主成立「太康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及「柳營蔬菜產銷班第2班」,產銷班成立迄今已12年,目前約有農友20多人。因專區水源珍貴,需水性的水稻每年最多種植一期,另一期種植旱作作物,以水旱輪作方式對土壤也比較好。

鄭鴻權 Ya02 何首烏

鄭鴻權正在嘗試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何首烏,期待進一步開發機能保健產品。

專區栽培蔬果種類繁多,有露天種植的瓠瓜、紅茄、秋葵、辣椒、青椒等蔬菜,也有檸檬、百香果、桑椹、火龍果、番石榴、香蕉等水果。太康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鄭鴻權說,近年來設施栽培面積已占5分之1,成長很快,以可週年生產之短期葉菜,以及苦瓜、小黃瓜、大黃瓜、香瓜等瓜果類作物為主力,維持穩定的品質及產量。

十幾年的累積,讓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生產的農產品,進入台塑、永豐餘生技等有機農產品專賣店及台灣好農電商平臺;也獲青綠緣生技公司、碧蘿村有機農場、升陽農產公司、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等有機蔬果通路商青睞供貨,分級包裝後再進入全聯、家樂福、Costco等量販通路,以及北部地區學校午餐團膳食材。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物產種類豐富,也不難在各大通路找到這些產品。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物產種類豐富,也不難在各大通路找到這些產品。

轉作高經濟作物  農產加工為農產品加值

農業經營不容易,有機農業更要付出加倍的精神與人力,多年來專區已輪替多批進駐的農友。鄭鴻權是專區成立之初第一批進駐的元老,堪稱是農友們的領頭羊,近年尋找有機農業發展利基,嘗試種植較具經濟價值的作物,包括適合中低海拔、茶葉適製性廣的「臺茶22號」茶樹,以及機能性成分人蔘皂苷(Ginsenoside)極為出色的何首烏。

何首烏利用其根部,種植2年可採收,鄭鴻權使用美植袋(移植袋)裝填培養土、有機適用肥料的栽培方式,可避免農地排水不及、淹壞何首烏的問題。鄭鴻權對何首烏開發機能保健產品充滿期待,他說,何首烏雖是高經濟作物,但專區沒有人會種,因此只好由他來先行試驗,去年起已栽培5千株,預計還要再種1.5萬株。

因專區建置完善的有機生產環境,農友種植毋須擔心鄰田污染風險,吸引不少農友進駐,包括年僅30歲、108年獲選百大青農的林志嘉,以有機桑椹栽培聞名的「陳稼莊果園」等。

66年次的青農李建儀原本從事慣行農業栽培水稻,因對有機栽培有興趣,希望種植澎湖特產作物風茹草,做保健機能加工應用,但在後壁栽培時遇到鄰田汙染問題,促使他來到太康有機專區。現在不只風茹草,李建儀也種玉米筍、秋葵、辣椒及橙蜜香小番茄等作物,雖然對有機農業充滿期望,但農村人力老化,人工缺乏的問題卻始終困擾著他。

李建儀原本從事慣行水稻栽培,進駐太康有機專區後種植風菇草、玉米、辣椒等作物。

李建儀原本從事慣行水稻栽培,進駐太康有機專區後種植風菇草、玉米、辣椒等作物。

省工機具優化生產流程  農村人力荒

同樣在專區經營多年的農友賴東卿專門做溫室短期葉菜栽培,他的溫室規模廣達3.2公頃,雇工已多達18人,但他也有人力短缺的問題。農場從播種、育苗、定植、採收到包裝一貫化的生產流程,仍有延遲問題發生,賴東卿說,多雇3、4人沒問題,但員工薪水付完、明年還要繼續付,他寧可維持現有員工數,以機械來優化生產流程。

在賴東卿的農場裡,有育苗機育苖,一次可播種128孔的的穴盤;傳統整地作畦靠人工用耕耘機慢慢推,他用「整型機」開過去一個菜畦就完成了;溫室氣溫高容易讓作物產生熱障礙,賴東卿溫室的天窗、循環扇、遮陰網全都以遙控替代人力調整。賴東卿說,人工拿竹竿開啟循環扇,兩棟溫室要一個半小時,自動設施只要20秒。

固定式灑水系統有死角,需要靠人力補澆灌,賴東卿改良水平式的自動灑水系統,他還新購買種苗播種機、採收機等農機,讓機械設計專業的兒子量身打造農場的設備需求,未來希望菜苗移植、葉菜採收等工作都能用農機完成。

賴東卿 YA04 溫太康有機農業專區 臺南新農

賴東卿和他種植短期蔬菜、面積高達3.2公頃的溫室。

賴東卿說,省工不是使用了一種機器就能省工,而是要將生產環節整套連結起來用機械改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省工。

食農體驗深耕有機  養成農業後援軍

大面積有機栽培有助自然生態維護,與各種鳥類、昆蟲、蛙類及爬蟲類動物友善共生,專區農友一直想將這裡的好環境與人共享,讓消費者認識有機農業、認識專區,近兩年在農業局之爭取下遂與農糧署南區分署合作舉辦食農教育體驗活動。

親子食農體驗於稻米收成及蔬菜種植品項豐富的11月間舉辦,由小農分組帶領參與民眾進入田間,認識作物栽培、生長過程,並親自體驗採收樂趣,收成的作物讓民眾帶回家外,中午還可以享用有機農產品製作的佳餚。

蘇雪莉 ya 03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 臺南新農 蘆薈

蘇雪莉種植洋吉拉蘆薈,製作蘆薈麵、蘆薈吸凍等加工商品。

柳營蔬菜產銷班第2班班長蘇雪莉在專區中種植美國吉拉索洋蘆薈,利用此品種蘆薈高產的蘆薈膠開發蘆薈麵、蘆薈吸凍等加工產品,並種植紫地瓜、南瓜、甜菜根等天然色素豐富作物增添產品豐富性。

蘇雪莉說,專區小農擔任講師,為參與民眾解說作物栽培生長、營養價值及如何挑選等知識,除了田間活動,也有利用稻稈製作「祝年繩」飾品、瓜果採收保鮮等靜態教學活動,民眾只要負擔小額農產品體驗費用,即享有吃有玩還有得拿的體驗,絕對物超所值。食農體驗每年約有150人至300人參與,獲得民眾熱情回響,也讓更多消費者認識有機農產品的好處,更支持有機農業。

產銷班同伴收成地瓜,每年11月也會在田間進行食農體驗。

產銷班同伴收成地瓜,每年11月也會在田間進行食農體驗。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