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品種
臺灣火鶴花一年四季皆可生產,且切花品質優良,因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已成為市場上極具代表性的熱帶花卉之一。2019年切花產量約1,550萬支,內銷交易量為852萬支,697萬支外銷日本,占日本市場進口量的94%,內外銷產值共約2億元。
臺灣在1988年制定法條保障,並於2018年完成第五次修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第一條即載明:「為保護植物品種之權利,促進品種改良,並實施種苗管理,以增進農民利益及促進農業發展,特製定本法。」本法公布施行已超過30年有餘,筆者服務於蔬菜與果樹品種檢定技術統籌單位,將執行經驗撰寫於本文。
國立中興大學花卉創新育種研究室陳彥銘教授研究團隊,自2013年積極投入聖誕紅育種,歷經六年,完成聖誕紅優良營養系及新品種評估作業,新品種名為「女神」。
近年來氣候異常,造成台灣草莓苗育苗不易,甚至在105年時一度缺了400萬株苗、影響當年度2億5千萬元的產值,因此苗栗農業改良場從103年便開始研發的「苗栗1號-戀香」9日正式發表,不僅氣候適應力強、單株產量較高、糖度更能達16.5度直逼日本品種,預計最快今年年底市場上就可見到。
隨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加劇,在這日益暖化環境下,夏季小胡瓜面臨到高溫的生產限制,進一步影響到了生長品質。一般而言,小胡瓜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當生長環境的溫度高於35℃便會造成生理失調,影響雌雄花的著生及果實形狀和品質,像是果柄變長、橫徑變小、果長縮短、尖尾瓜、蜂腰瓜等畸形瓜比率增加,並且容易形成苦味瓜。對此,經歷了多年來的試驗及改良,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分別選育出適合於夏季栽種的品種「夏青」(高雄3號)以及「夏植」(高雄4號)。
且特別的是,透過臺東場所開發的腎蕨綠球體種苗量化繁殖技術,腎蕨臺東1號的綠球體繁殖倍率高,成苗後植株自然緊密,且苗株生長勢整齊,觀賞價值將更具競爭力,開創蕨類市場的新商機。
為促進臺東原民的蔬菜產業發展,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東場)推出了莢形優良的翼豆新品種,經專家學者審查後,正式取名為「臺東1號」。由於此品種嫩莢翠綠無莢斑,料理後色澤鮮綠,口感鮮脆,不易褪色或褐化,估計將頗具優勢。
連日低溫凍得許多民眾受不了,也讓蓮霧農民眉頭深鎖。這兩年臺灣蓮霧外銷量翻了 6倍,但嬌貴的蓮霧怕冷又怕風, 2012年全臺蓮霧收穫面積約 5千公頃,卻因極端天氣影響,去年下滑至3千5百公頃